“痕迹专家”陈建华(2)

 
“痕迹专家”陈建华(2)
2016-03-01 17:40:14 /故事大全

不同意见很快传到了专家的耳朵里,但提出异议的毕竟是一位只有26岁的青年警官,意见没有得到重视。

采纳了专家的意见后,有关部门立即调动警力,对当时经过长安街的1000余辆汽车进行调查。结果,经过一辆一辆地查找、证实、再否定,1000多辆车均没有作案嫌疑。

周总理得知案情没有进展,一方面鼓励办案人员不要灰心,一方面告诫专家们不要局限办案思路,不要仅限定在查车上。陷入僵局的专家们,突然想起了北京市公安局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面对专家,陈建华再一次陈述了意见,并说早在1963年他就开始了有关玻璃击碎问题的实验,并改写了苏联教科书的理论!

经过调查,很快有了一个重要线索。有人反映,2月2日下午,在南长街南口的体委家属院内,有几个首长的孩子曾在房顶上用一支小口径步枪打麻雀。侦查人员通过对现场的勘查,在家属院传达室内提取了一支小口径步枪和几盒子弹,此处距人民大会堂427米,恰好在小口径步枪的射程之内。

虽然经过专家检验,击碎大会堂玻璃的弹头已确定就是该枪射出的,但周总理提出,科学实验必须严谨,必须用科学的结论作定论,需要拿出一个科学的检验报告。于是,专案组决定再次进行实验。

陈建华跟随众多专家,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齐聚北京西郊靶场,在城建部门的协助下,重新仿制了与大会堂完全相同的窗框和玻璃。又请来国家射击队队员,在400米的距离内用那支小口径步枪反复射击,然后再拆下来进行观察拍照。

那是一次异常艰苦的实验,共打碎了两卡车的玻璃,其中两块玻璃的弹洞痕迹与人民大会堂现场完全相同,从而印证了陈建华的论断是正确的。

陈建华的科学结论不仅为这起枪击事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引起了国家对私有枪支管理的高度重视。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北京市公安局迅速出台了《北京市私人运动枪支管理规定》,北京市私人拥有的各种运动型枪支很快被公安机关收缴上来。与此同时,由公安部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登记管理试行办法》也很快在全国颁布实施。

陈建华仅用电烙铁、电灯泡和“502”黏合剂,就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

在痕迹世界里,陈建华的绝活不仅仅局限于枪弹痕迹的检验。他在指纹领域独创的“502”黏合剂指纹显示技术,更引起世界同行惊叹。

在日常的刑事勘查中,当时有一个普遍难题:我们的技术员面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遗留在塑料制品上的可疑指纹,因技术达不到而不能显现提取。这就直接影响到侦查破案的效率,致使犯罪嫌疑人得以长期逍遥法外。

八十年代初,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外资料,陈建华发现攻克这一难题的国家只有美国。在一篇报道中,美国人宣称,用含有氰基丙烯酸甲脂超级胶熏显隐性指纹的新技术已被攻克。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可以在塑料上显示指纹。

说起来,这个新技术缘自一个偶然的发现。一次,驻日美军在整理库房时,在一个装超级胶的废弃塑料罐内壁上发现一枚清晰的指纹,这个意外的发现让美刑侦专家对这种超级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在日本购买了大量超级胶带回国内实验研究,一种以加热方式显现塑料指纹的新装置很快就问世了。

毫无疑问,美国当时是世界上该项技术的领先者。

陈建华决定不依赖日本的超级胶,以国内现有条件开发研究该技术。

那段时间,陈建华几乎跑遍了北京附近的几十家化工单位。在这些部门的帮助下,他很快找来各种比较接近的黏合剂进行实验。经过无数次实验,他意外发现,国内应用较广的“502”胶有与超级胶同样的化学特征。经过多次实验,他的“502”黏合剂终于获得成功,遗留在橡皮、塑料甚至绸缎上的指纹经过特定时间和温度加热后,可以清晰地显现出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真龙连环案
下一篇:七月半谋杀案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