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 穿越大数据神话与数字包装 我们看见了什么

 
票房 穿越大数据神话与数字包装 我们看见了什么
2015-11-01 22:23:27 /故事大全

计算演员个人票房没有意义

去年10月有媒体发现黄渤身上的票房已经有50亿元,于是网络上传出“50亿帝”这个说法,黄渤的江湖地位急剧上升。

但50亿票房是否是黄渤商业价值准确的投射,我是持怀疑态度的。黄渤身上背负的高票房电影,很多并不是以黄渤为主导或者离了黄渤不可的,例如《泰囧》,核心的观众吸引力应该是徐峥和王宝强的囧组合;又例如《亲爱的》这种悲剧,黄渤原有的喜剧号召力也不足以支撑人气。演员能成为电影的核心和灵魂,将电影改写成自己名字的,华语电影世界恐怕只有周星驰能做到,周星驰电影的票房统计才有实际意义。最简单的反例是,张静初只在《碟中谍5》里打了个观众都发现不了的小酱油,难道电影在中国那8亿多元票房可以算她的成绩?

其他演员,大部分都不应该进入这个计算范围,不如算算商业导演(请注意仅仅是商业导演)的票房能力,倒比较有参考价值。

然而行业和媒体却很少讨论黄渤那50亿元的真实内涵,急急忙忙都去约专访分析黄渤现象了,毕竟一个“50亿帝”放在杂志大封面上比较有冲击力,短平快的时代,大部分读者几乎不具备科学统计学的意识,你跟他们讲三层逻辑以上的事情,他们反倒来嘲笑你语文老师死得早。

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剧照

总之,这个称呼部分转换成了黄渤的实际人气。我听说一个八卦是,“50亿帝”新闻出来后不久,台湾有一场明星婚礼,黄渤也去参加了。在场的多位台湾女星拉住黄渤不肯松手,千娇百媚地呼唤:“黄老师,给我们讲一讲怎么演戏……”黄渤借口自己要给手机充电想逃离现场,奈何挣脱不过一众女星。你看,在海峡对面,这位“50亿帝”就是江湖地位,就是财富,就是可攀爬的大树。

黄渤自己基本上对“50亿帝”这个称呼持祛魅态度,反复说自己离前辈还差得远,但后来者却瞄准了个人票房这个生猛耸动的噱头,运气好一好就要主动宣传个人票房数字。

中国电影的增长,像一场烧得脸红脑热的高烧。今年的《捉妖记》顺顺利利过了24亿元,破了历史最高票房纪录,紧跟着票房的就是白百何工作室火速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开启“30亿票房女王白百何”这个话题;昔日好男儿井柏然今年才真正大红大紫,新闻稿里写着“井柏然成最年轻10亿票房男主”,“粉丝”们敲锣打鼓地说,有了《捉妖记》的票房,第一小生的位置便可坐实。

可怜的葛优,算累积票房还没有白百何多,但到底谁出现在电影主演名单里会激发观众的主动选择欲望,显而易见。

数据上来讲,白百何那个30亿是事实,但白百何真的有那么好的民意基础吗?今年暑期档,关于国产电影的最大话题明明是:如何分清白百何和王珞丹。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