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冬游天目山(3)

 
美文:冬游天目山(3)
2015-12-03 08:57:29 /故事大全

顺着山路继续骑行,在上楼一棵老核桃树下,一位八旬老妪给我们指了路。从村西稻场北边推车上坡。沿着树丛间一条蚰蜒小路艰难行走了约1里路,前方两山之间猛然出现一道山涧,涧里鹅卵石纵横散列。两山之间一处巨大豁口,两侧山岭巨石矗立,林木葱茏,青绿橙黄的叶海中,零星点缀着姹紫嫣红的小片色泽,格外动人。左侧山梁上几块遗落的石头,好像乌龟和骆驼在对坐闲谈。右侧岸上一座破旧小庙,庙门敞开,里面残留一地香灰。看来这里就是大寨山下的龙潭沟了,著名的黑、白龙潭就坐落在这里。

靠山放置好单车,我和哥哥快步跳下山涧,迫切领略沟内原生态美景。

眼前一泓浅浅的潭水,深约1.5米,清澈见底,面积不过30平方米。潭底是星罗棋布的细碎石头,早已打磨成片,泛着淡黄色,少数大块石头裸露出水面或堆砌在潭边。潭下大量石头横七竖八地排列,让人不由想起电影《地雷战》中的石雷阵镜头。潭上三块大石紧夹着一块宝石状石头,溪水从石缝间流下潭,溅出大片银白的浪花。右侧的那块长方形巨石形如犀牛,重逾百吨,为潭水遮挡着来自上游的任何冲击。

溯沟而上,行走约二三十米,耳畔猛然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循着水声望去,只见六边形深潭静立在山崖间。来到潭边,潭水泛着摄人魂魄的墨绿色,潭底隐约可见大量的落叶沉落在泥沙砾石间。这情景,让人情不自禁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潭深约2.5米,面积约80平方米,周围是天然形成的石壁,容纳着满潭的碧水。潭首是一堆杂乱的大块石头,左右两侧的巨石好像一匹河马与蟒蛇对峙,河马嘴边有一匹幼崽正在溪石上熟睡,憨态可掬,根本不清楚眼前的危险。潺潺溪水从乱世缝隙间穿过,飞珠溅玉,宛如一首悦耳的童谣。潭水左上方潭五六米高处,一块上百吨重的椭圆状花岗石伸展开来,上面青苔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秘密,下面的石块就象一只蟾蜍张口喘气。潭水右侧是六十多米高的陡峭山崖,岭间石块不知何时呈现出一道道缝隙,就象勇士身上的铠甲,而那些石缝间冒出的野树杂草,就象镶在铠甲上的饰件,红黄绿相间的树叶,则是饰件上飘舞的流苏。潭上右侧山岭间不远处,三层巨石屹立,最上端石尖前翘,象飞鸟憩息,象神龟晒背,象绣鞋轻踏,惹人遐思。

穿行在深沟世界里,目之所及,到处是或矗立或滚落的岩石,溪水流觞,树木争翠,花草斗妍。放眼望去,两侧山岭怪石嶙峋,造型各异,石上生树,枝繁叶茂,石间流泉,叮咚铿锵。各种山石如石箱石柜,如双狮头,如老子现身,如熊猫下山,如靴子落地,如卧虎怒吼,如莲藕上桌,如怪鸟凌空,不一而足。此时此刻,尽可能发挥你的想象吧,你会觉得自己俨然成了个艺术大师。两侧悬崖绝壁旁和岩石缝隙间,总能冒出几棵野枣栎树等树木,顽强地挺立生长着,恣意展示着苗条的身材和茂密的枝叶,那些或青或绿或黄或红的树叶,给原本寂静的山谷平添几分生机。面对诸多的鬼斧神工杰作和如此人迹罕至的桃园胜景,让人不免产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与独赏空谷幽兰绝世佳人的欣喜。

徜徉在龙潭沟迷人的世界中,我和哥哥喜不自禁,浑然忘却了一路奔波的疲劳,不时拿出数码相机对着幻影美景狂拍不止,并摆好各种pose,希望留下美好瞬间留作幸福回忆。

三点半,我和哥哥在沟内逗留一个半小时仍意犹未尽,无奈该返程了,只得恋恋不舍的作别这人间仙境。回程途中,从上楼村民口中得知,那口浅潭叫白龙潭,因长期山洪冲刷,已被滑落的山石壅塞殆尽;上面的那口大点的深潭叫黑龙潭。传说当年黑、白二龙相斗,因村民误投食物,结果白龙落败黑龙大胜,遂成今日模样。

又是一路狂奔,无奈道路坎坷难行,到家又是星光闪烁,月影婆娑。

备注:此山与浙江临安天目山同名,地处河南省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交界处,系桐柏山余脉,海拔150-900米,东西跨度20公里,南北纵深15公里,总面积6750公顷,山势陡峭,沟谷纵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站在小金顶上,往下俯望周围群山,就象天眼俯瞰大地,后得名天目山。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