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不炒股 炒郁金香(2)

 
17世纪不炒股 炒郁金香(2)
2015-08-26 09:09:41 /故事大全

然而这些故事更让人觉得郁金香是人人渴望的,像进口一船肉豆蔻或一批瓷器一样,能挣大钱,直到有一天,市场崩盘了。

暴跌

1637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一群花商集中到哈勒姆的酒馆准备像往常一样交易。谁也没有料到,郁金香价格的暴跌就从此时此地开始了。

当天的交易照例由一位资深花商起头,他打算卖一磅白王冠或斯维策,开出的价钱也是比较保守的1250荷兰盾。通常情况下,立刻会有几个热切的买家竞相出价。然而这一天,竟然无人购买这一磅球根。拍卖师不得不以1100荷兰盾的价格重新起拍,依然无人问津。第三次起拍时价钱已经降至1000荷兰盾,还是卖不出去。

交易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沉默只持续了一两秒,就被爆发的喧哗取代了。过去几天内他们十有八九花过类似的价钱购买类似的球根,期望一转手就大赚一笔。然而现在,他们的期望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球根交易将何去何从?没过多久,哈勒姆的所有酒馆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城里城外所有花商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卖!

郁金香价格暴跌的过程最多不超过4个月。根据当时的记录,价格暴跌之前价值5000荷兰盾的郁金香,之后只需要50荷兰盾就可以买下;到了5月,一花圃的郁金香仅售6荷兰盾,而它在1月时的价格曾达到600荷兰盾至1000荷兰盾。

纵观整个事件,郁金香狂热要想持续下去,必须不断有球根供应到市场中来。在1636年至1637年冬天,对郁金香的需求全方位迅速增长,速度远超过球根供给的增长速度,再加上狂热的爆发,最终人们用尽了所有可用的资源。这直接导致市场上再没有新的品种能以人们可承受的价格进入市场。

郁金香狂热把每一个酒馆交易团体中的人都榨干了。大部分人靠出卖或抵押自己的家当来筹集资金。这些处于绝望境地的人们面临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彻底的毁灭——未来他们可能被工厂终生奴役或者饿死。

荷兰的郁金香交易市场从崩溃到恢复只用了一两年时间,并未引发后续的经济衰退。花卉市场仍在,市场交易已经理性得多。

然而“郁金香热”是一种永远不会彻底消失的病毒。它是一种纯粹的人性疾病。人类对金钱的贪婪是这种疾病发育的温床。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能爆发。1838年,法国开始流行大丽花,一朵美丽的大丽花可以兑换一颗上好的钻石。这种痼疾最近一次出现,是在1985年的中国长春,人们的投机对象变成了君子兰,最昂贵的品种价格达到20万元,是当时一个中国大学毕业生年收入的300倍还多。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炒股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自立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