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的挑战(2)

 
TPP的挑战(2)
2015-10-28 09:01:44 /故事大全

时殷弘:TPP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明确定位于亚洲―太平洋这一区域。第一批签署协定的12个国家中,既有东北亚的日本,也有东盟成员国越南和马来西亚,还包含大洋洲的澳、新两国,以及太平洋东岸的美洲国家。可以说除去中国外,广义的亚太地区的每一板块都有国家被吸纳加入,尤其是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另外TPP还有一项很突出的特点:它的规则体系所设定的标准,无论是在覆盖的贸易领域的广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环保标准的严格度,乃至透明度要求方面,都仅次于欧盟,而高于现存的绝大多数经贸合作框架。在区域经济层面,推出门槛如此之高的标准,囊括数量如此之多的发达国家,这在多边贸易集团发展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三联生活周刊:尽管TPP主要是一项经济协定,但国内外舆论关注更多的似乎还是其政治意义和影响。今年稍早时,你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曾经指出:美国始终不曾正面回应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宽阔的太平洋容得下两个大国”的倡议,也就是说在双边关系中拒绝做出承诺;与此同时,却又在积极运作TPP这样的区域多边协定。你是如何看待当前中美两国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互动的?

时殷弘:中美双边关系大致包含战略(安全)和经济两个主题,目前两方面的情况都不算乐观。在战略领域,中美之间形成了带有

浓厚军事色彩的竞争和博弈;尽管双方都在有意识地避免矛盾激化、防止竞争演变为军备竞赛甚至正面碰撞,但“既有霸权对挑战者”的格局已经定型,很难改变。

在经济领域,中美双边贸易、经济和金融关系,在近几年产生了一些新的、重大的困难。主要表现之一是美国从总统到商界,不断抱怨和抨击中国的若干经济政策与调控措施,认为中国政府在依据WTO规则享受到出口红利的同时,并未履行相应份额的市场开放义务。包括前一阶段中国央行贬值人民币,遭到一些美国政客的批评,认为此举企图通过操控汇率来获取非公平的贸易优势。另一项新问题是网络安全——美方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国政府和企业的网络,窃取经济和科技信息,以服务于中国的利益。由于网络安全同时涉及战略和经济利益,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中美分歧的焦点,引发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9月份习主席访美,虽然取得了相当多的积极成果,包括同意在网络安全方面建立对话机制,但一项最大的遗憾是被寄予厚望的双边投资协定(BIT)最终仍未能达成,这也是中美双边关系复杂化的一个缩影。

相比之下,中美在多边框架内的共处,情况比较良好。这方面主要涉及全球治理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以及共同应对一些重大的国际安全焦点,如伊朗核问题、朝鲜问题,甚至也包括叙利亚问题。在这些领域,双方大体能够竭诚合作,以期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但同样也存在一个重大疑问:“多边”不仅存在于全球层面,在区域合作中也有体现;而在区域层次的多边框架中,中美同样处于事实上的竞争状态。中国希望通过一系列区域经济联合体,例如亚投行(AIIB),来推动亚洲范围内的共同发展;而美国历经5年谈判,最终促成TPP协定的缔结,同样显示出重视亚太地区的决心。这种竞争将会向何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

三联生活周刊: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以美国为盟主的TPP,正在向“二战”结束后美苏分治欧洲的格局发展:首先形成两个高度区隔、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继而发展为政治和军事同盟。你对此持何看法?

时殷弘:至少到目前为止,中美各自的区域经济安排演化为两个格局迥异、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首先,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尽管存在愈演愈烈的战略分歧和竞争,其他方面也有不少麻烦,但两国间经济、金融的互相依赖,一直在显著增进。其次,尽管两国正在组建的区域经济集团,在可能的成员方面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成员国和另一集团的领导者之间,本身存在相当稠密的经济交往甚至相互依赖关系。例如被认为是美国集团重要成员的日本、新加坡,同样把中国视为不可或缺的区域经济伙伴。这就决定了中美各自主导的经济集团之间尽管有竞争,但并不会像“二战”结束后美苏在欧洲的安排那样,出现格局上的截然对立。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