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国制表(2)

 
“互联网+”与中国制表(2)
2015-09-29 16:41:05 /故事大全

在一篇名为《为什么国货的设计这么烂》的文章里总结了我们的病因:工业设计水平,首先是经验积累问题。近20年中国才开始有工业设计,经验和意识刚刚才开始起步。另外,从体制上讲,西方遵从的是竞争法则,必然会逐渐发展出一套完备的工业设计体系。虽然现代工业设计最早的理论探讨和思潮都源于欧洲,但美国却于上世纪20年代率先开启了在生产中的大规模实践运用,首先完成了工业设计的职业化。而中国经历了一段计划经济时期,算是一种先天不足。最后是社会富裕程度的问题,西方国家普遍在战后进入丰裕社会,只具备基本功能的消费品很难满足社会需求,而中国90年代后才真正摆脱匮乏,在资源短缺的社会里,工业设计通常会处于较次要的位置。归根结底,设计是一个关乎审美的问题。中国重视教育,但却没那么注重美学教育。而且审美能力和素养能转化为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哲学和精神等形而上的文化偏好和习惯。即便是如今,中国消费者作为最具有购买力的人群追求的仍是性价比。所以,客观因素让作为市场低端生态位的中国品牌,除在基本功能外难有过多追求。对于消费品中的钟表品牌亦是如此,才会有如此多的同质化产品,在既定价格区间内功能越多越好的产品,甚至是设计与所谓大牌类似的产品。

然而,互联网+和交互科技带来的不仅是产品上的变革,同时也是消费习惯和购物渠道的变革。“法国是一个成熟的钟表市场,在2005年的时候,全法境内有7000多家手表专卖店,时至今日,这个数字下降到了不足5000家。”法国钟表和微技术联合会总代表贝纳德(Patrice Besnard)说。这不仅发生在钟表行业,整个奢侈品界都人心惶惶。今年6月在英国《金融时报》奢侈品行业论坛上,历峰集团主席安顿·鲁珀特(Anton Rupert)表达了他的焦虑。电商,技术发展带来的消费习惯的变化连同汇率等都是老牌奢侈品面临转型的问题。他们最重视的购物体验在网上消费迅速瓜分的市场里应该坚守还是放手?电商铺天盖地的打假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对于中国制表,这个概念又有点不一样了。“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面,在所有产品都在不断迭代的时候,如果能停一下想想什么是生活方式、什么是你想要的价值,就会发现品牌是很可贵的。”大腕选表APP的创始人兼CEO汪鹏程说,“中国的宏观研究其实都不研究我们钟表这个行业,因为钟表行业太小,人家都研究上万亿的行业。当然我们在电商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是因为这个行业太小了,我们不太受到各个平台的重视,以至于我们行业的差异化,我们行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如何去维护我们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其实都不是现在的电商,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所考虑的。但是这些不该考虑吗?这些不该是我们行业更好发展的土壤吗?我认为这些该是。”

一方面,互联网+的各种话题在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另一方面,中国钟表市场的一项重大收购也落幕了。6月初,飞亚达公司宣布,以8000万元收购“北京”手表51%的股权,从而实现了对于“北京”手表的并购,出资入股后公司占北表表业公司51%的股份,北京手表厂占北表表业公司49%的股份。北京手表是1958年创建的老品牌,年产机械手表机芯过百万,它掌握了中国制造的复杂技艺,具有高端机芯研发的能力。飞亚达品牌总经理杜熙表示:“飞亚达在机芯方面的沉淀相对来说并不够。通过对北表的并购,迅速实现了对于高端机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为飞亚达集团众多品牌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飞亚达作为中国第一个进驻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一号馆的品牌,“中国航天表”的标签对外就像一张名片。自1987年创立之后品牌就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成为第一个在国内上市的钟表企业。然而1997年后,多元化的发展削弱了飞亚达对于主业的专注,同期,瑞士手表涌入中国。直到2004年品牌开始重塑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如今,飞亚达的发展模式是“多品牌与全渠道”。目前旗下有包括北京、Jeep、唯路时、卓致,共五个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论是此前探讨的“国表情结”还是现在的“智能化”,杜熙都没有轻易地做决定。“中国的人均戴表量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杜熙补充说,“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有很多,但最核心的是要有产业思维和工匠精神。因为互联网最终得到的东西并不是精雕细琢的,不是原创和差异化的,不是附着品牌价值观的,如果没有坚固的产业思维和工匠精神作为基础,互联网+就会变成泡沫。”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白鸽和雨
下一篇:推搡之间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