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多样化发展的中国军事力量(6)

 
向前多样化发展的中国军事力量(6)
2015-09-29 15:40:57 /故事大全

核威慑与系统转型

第二炮兵部队的参阅装备同样引发了高度关注。传统上部署在加固发射井内的DF-5A洲际弹道导弹已经能搭载分导式多弹头(MIRV),射程增加到1.12万公里的DF-31A则具备了铁路机动和发射的能力。最受关注,技术也最先进的DF-41则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导弹,几乎可以投射至地球任一角落。它们在保障了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敌核威慑的门槛,能够以最小规模的核武库达成最大限度的战略威慑目标。

在中国以外,舆论反响最热烈的还包括DF-21系列中程弹道导弹。这种战术武器由于具备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意外收获了不对称威慑的战略效果。当它和岸基巡航导弹、潜射巡航导弹以及轰-6K平台结合成一个系统时,将对驶入第二岛链之内、企图干预中国周边事务的航母战斗群构成莫大的威胁。这一模式被称作“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它使大型航母在即时介入亚洲海域时,需要承担更大的受损风险。

问题在于,满足于在第二岛链之内的局部优势,是否就是解放军的终极发展目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使是在现阶段,在已经部署了具备世界级水平的战术导弹的情况下,解放军也需要适应更复杂的合成作战,以整合大规模实时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能力。而岸基武器虽然能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替代手段,却无法完全满足中国日益扩散的全球利益。此外,新型战斗机的发动机可靠性和隐身性能也还有待改进,它们的航电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需要在更复杂的准实战环境中接受考验。解放军的反潜战和两栖投送能力同样有待提升,这都是2049年这一目标时间线到来之前,需要努力弥补的弱项。

随着周边国家竞相购买新型武器装备,在未来,中国军队需要应对的任务复杂性仍在上升,需要空前程度的联合性、集成化以及由不同军种和机构运行的各传感器、武器系统间的协作。解放军的C4ISR系统能否在战场环境下实现实时数据融合将决定这一问题的前景;倘若C4ISR能力得到了确实的提升,相应的组织改革也会受益良多。现如今,解放军对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理解和实施在理论层面颇见成效,不过大部分需要由实践来检验,故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在可见的将来,立足周边、保卫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仍将是解放军的主要战略重心。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进一步发展用于区域外非传统安全行动、低烈度冲突和“军事劝服”的全球活动能力,例如打击海盗、撤侨、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HADR)等。不过,要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外作战能力,解放军还必须在卫星导航、C4ISR、反潜战、区域防空、远程空中力量、海上补给、远程维修、作战敏捷度、人力资源以及海外基地方面做进一步努力。如同新发布的《中国军事战略》白皮书所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保障。”9月3日的阅兵,既是阶段成果展,也是进一步前进的起点。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