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叫波罗的比利时侦探

 
那个叫波罗的比利时侦探
2015-09-29 15:40:09 /故事大全

英国是一个众所周知比较排外的国家。但90多年来,波罗(Hercule Poirot)这个著名的比利时小个子侦探,一直长久地受到他们的喜爱。

最近,第67届艾美奖名单出炉。《大侦探波罗》最终季入围“最佳电视电影”。在美剧“一统江湖”的格局下,这个结果,是个异数。

波罗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构人物,首次出现在1920年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在我没去英国之前,已经跟随这个小个子的比利时男人,探寻了太多英国的大街小巷、乡野城市。去了后,则更有如鱼得水的实地“考察”之感。

阿加莎笔下的一切都是有意思的,而他也是一个太有意思的人物。我国古代的神怪故事里,有“字灵”的传说,即作家所创造的笔下人物如果过于鲜活,他(她)就会变成一个“灵”,实体存在。波罗在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接受史上,无疑也几乎“成精”了。

大卫·苏切特(David Suchet)是史上最被认可的波罗扮演者,此次获艾美奖提名的电视剧也是他扮演的,他把原著中描述的波罗“蛋壳形脑袋”诠释到了极致。由这个“蛋壳形脑袋”我又不禁联想到波罗最著名的吃鸡蛋的方式——一定要两个一模一样大小的鸡蛋才肯吃。他对于“对称”的追求有一种惊人的固执。他在伦敦为自己的侦探事务所选择的怀海芬大厦(Whitehaven Mansions),就是因为那座建筑“格局方正、比例对称”。在电视剧中,这座怀海芬大厦选择伦敦一处叫Florin Court的建筑拍摄。这座Florin Court属于Art Deco风格,即装饰派艺术作品。Art Deco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建筑物通常呈几何图形,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1926年的《罗杰疑案》是让波罗名声大噪的案件,这篇也成为侦探小说中的名篇。此外,《万圣节前夜谋杀案》探讨了英式乡间生活的哲学和外国人永难“真正”融入英国社会的隔阂;《阳光下的罪恶》(Evil Under the Sun)里边的转折最妙;《空幻之屋》探讨了一种超前卫的现代男女关系,我很喜欢里边的亨利埃塔,很酷、很独立的女子;《山核桃大街谋杀案》,又称《国际学生宿舍谋杀案》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篇,因为比较容易和留学生涯产生共鸣,一部看似不大的学生房屋,实际上浓缩了太多不同的人生,涵盖了各式人性;《怪钟疑案》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反而是其中的“月牙形道路”;《第三个女郎》(Third Girl)已经有伦敦时髦公寓气息;《大象的证词》(Elephants Can Remember)的拍摄地后来在现实生活中我去过。案件发生的那个房屋我远远地在白崖上一瞬间就瞥见了,目光随机像有魔力般怔怔定住,一点也移不开。当时我就跟朋友说,很好奇,能不能去看看。她说不去——英国人总觉得随便去别人家敲门是很“rude”(粗鲁)的。我至今很惋惜,如果是我自己,就厚颜无耻地去了。

白崖,真的是一处很适合发生谋杀的地方。

波罗有几个性格特点。其中一个就是贪恋城市生活、物质享受。手工巧克力、Bespoke(定制)西装、精致餐馆的美味菜肴、雪莉酒、管家……他是一个离不开城市生活的人。我曾经在电视剧《大侦探波罗》的某一集里看见他去乡间,对方要他步行,然后他看着自己精致锃亮的皮鞋面露踌躇之色。那一刻我觉得波罗实在太可爱了,并且他对于鞋子的情绪,几乎每个女人都能产生共鸣。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个非常搞笑的视频:一对男女在约会后,下起了雨。男生很绅士贴心地将自己的西装脱下来递给女生,预备给她挡雨用。女生说了声谢谢后立即将西装丢在充满泥泞的雨水地里。然后,她的高跟鞋踏在西装上,一步一步走向出租车。

有的时候,一双鞋子,对于女人就是这么重要。而大侦探波罗,也同样如此。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