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桃花源–一个人和一座岛屿的70年(10)

 
寻找桃花源–一个人和一座岛屿的70年(10)
2015-11-27 14:03:53 /故事大全

重返大陆

1980年代初,曹禺访问美国时,向陈若曦透露,中国欢迎她回去看看。香港《文汇报》主笔罗孚在专栏上也提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读过《尹县长》,欢迎作者回大陆看看。

1985年3月,陈若曦给曹禺写信,表示有意访问大陆。4月下旬,时隔12年之后,陈若曦再次踏上大陆土地。

陈若曦先去深圳参观,最后到了北京。她对《今天》杂志和“星星画展”的年轻人感兴趣,很快见到了诗人北岛和画家马德升。

在北京,陈若曦接到通知,胡耀邦要接见她,地点在中南海一个大厅。陈若曦对胡耀邦拨乱反正一直怀有敬意。“见面发现,胡耀邦平易近人,言谈亲切。”

“胡耀邦提到了《尹县长》,说,写得很真实。”陈若曦说。

谈到文艺创作,陈若曦接着表达了海外欢迎中国作家出访交流之意。“我想起北岛说他出国受阻的事情,马上向胡耀邦提了出来。胡耀邦问身后的人,北岛是谁,男的女的?问清楚情况后,胡耀邦随即手一挥,说,让北岛出去。”

在和胡耀邦的会谈中,陈若曦提出,不太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胡耀邦向我解释:“’一国两治‘其实就是地方自治,高度的地方自治。”我继续问:“怎么叫’高度‘的地方自治呢?”胡耀邦说:“西藏比较落实(地方自治的)政策,陈小姐不妨到西藏看看就可以理解。”

因为胡耀邦的邀请,陈若曦在1987年7月,由台联安排,去了西藏。

她至今还记得当时在西藏看到的打动她的情形。“八角街上有一家三口,坐在路中间,掏出木碗,打开热水瓶,倒了青稞粉,以手捏糌粑吃。行人和车辆都绕道而过,不会打搅这家人。”陈若曦说,“这令我肃然起敬。这就是’家‘,不因时空而改变。”

陈赓在开往伊拉克的美国军舰上

早上,陈若曦从圆山站出发,坐捷运去淡水。因为她的小儿子陈赓要来台湾看母亲。她的弟弟在淡水有一套空置的房子,可以让陈赓暂住。这是20年中,陈赓第二次来台湾。大儿子段炼20年里只来过台湾一次。大多数时候,都是陈若曦去美国看儿子。陈若曦对儿子们一直抱有歉意,尤其是老二陈赓。

1988年夏初,陈赓申请大学的结果出来了,他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录取。哥哥已在该校读法律,兄弟得以同校,父母因此很放心。5月底给陈赓庆祝了18岁生日,陈若曦感到儿子的教育大事告一段落,可以放心出远门了。她利用暑假跑了东南亚、大陆和台湾一圈,演讲、旅游并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的成立穿针引线,前后一个半月多。

8月底返家,陈赓告诉我:“妈,我报名参加’后备军人组织‘了,以后每个月要去部队接受两天的训练。”

我大吃一惊。“什么时候的事?”

“你回国前一周,我才签的名。”

“为什么不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商量了才决定呢?”

“陆军方面说,我已年满18岁,是成人了,可以自由作主,无需父母同意。”望着儿子一脸的天真和自豪,我强压下满腔的愤懑。

“爸爸知不知道?和他商量过没有?”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下一篇:平壤无眠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