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 被抛入生活之流的心灵

 
金岳霖 被抛入生活之流的心灵
2015-10-10 19:25:35 /故事大全

今年是哲学家金岳霖诞辰120周年。他是中国现代逻辑学与知识论的开拓者,早年沉浸在抽象世界里,“思想大都不能在活的具体的事上停留多少时候”。1949年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他面前,他决心做一个“新人”。

师生

1936年秋,北平。向晚时分,火车站灯火荧煌,人潮滚滚。

置身于这雄浑而陌生的五朝古都,殷海光恍然若失。他沿街寻走,随意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了进去。

在房间刚坐定,门帘被掀起,一个面目姣好的女子立在门外看着他笑,殷海光顿时满面窘态。见这个乡巴佬不像“客人”,女子放下门帘离开了。

17岁的殷海光是到北平求学的。一年前,他读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岳霖著作《逻辑》。这本奠定金岳霖研究西方现代逻辑学开山祖师地位的著作,以其见解精辟、结构严谨、解析细密,让学界大为赞叹,也让殷海光对当时的学术中心北平更加向往。

第二天,殷海光起了个大早,辗转找到北总布胡同12号,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金岳霖。

两人共进早餐,谈学问。金岳霖问殷海光读过什么书,听说他没有读过怀特海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金立即把书借给他。

以殷海光那时的程度,根本无法读懂这本皇皇巨著–因为内容艰深,直到今天,国内还没有《数学原理》的完整中译本。但殷海光高中就在《东方杂志》发表了学术论文,并出版长达40万字的译著《逻辑基本》,年少轻狂的他讨论起问题来,满口“我认为一定……”、“我敢说……”。

眼前这位“个子高大,脸型方正,前庭饱满,戴眼镜,白发梳到后面,酷似一个英国绅士的中年人”,说话口气则是“如果怎样,那么怎样”、“或者……”、“可能……”。殷海光感到,金岳霖的谈吐和其著作一样审慎。

令殷海光惊讶的是,金岳霖的书房里只有罗素、休谟、布莱德雷等人的书,而当时享有大名的学者如张东荪、郭大力等人的书,却一本都没有。金岳霖解释说:“时下流行的书,多是宣传,我是不会去看的。”

如果说金岳霖的慎思审问、不苟时俗,给了殷海光治学方法上的启迪,那么在往后的日子,这种品质对殷海光的影响,则逐渐上升到思想生命的层面。

抗战期间,殷海光追随金岳霖来到西南联大。彼时,西南联大聚集了大批不同倾向和趣味的知识分子,成为各种政治、学术的“主义”争论活跃的阵地。各党各派,异说纷纭,殷海光陷入迷茫。

一个寂静的黄昏,殷海光和金岳霖一起散步。他问老师:“现在种种宣传闹得很响,哪一派是真理?”“什么才是比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呢?”

“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休谟、康德、罗素等人的思想。”金岳霖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