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夜到白天(2)

 
从黑夜到白天(2)
2015-06-17 05:07:14 /故事大全

2015年春节,经过山海关、葫芦岛、盖州、鲅鱼圈,我们跟随阿根回到他老家瓦房店。他家的老房子在瓦房店的口子庙,一个100来户人的村子。40年前,阿根出生在这里。东北的寒风强劲刺骨,槐树的枝丫奋力伸向天空,那种生命力也给少年阿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看了一本科幻小人书,那时的他经常披着军大衣,一个人踩着大雪爬上山头,坐在那里等待外星人的飞船把他接走。

那个年代,对于一个生在农村的同性恋者来说,未来的世界是无边黑夜。不论情愿与否,结婚生子是唯一的路。许多人到了中年,接触网络,走出村镇,才第一次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其他人喜欢同性。网络带来的冲击,将整个人生颠覆。

这样的故事,我们路上不止一次听到,在35到40岁左右的同性恋者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比他们更老一辈的,大多数已儿孙满堂,沉没于黑夜,将带着面具走完这一生。比他们年轻一辈的,大多数在青春期前后已在网上完成了性取向的启蒙,越来越多的人拒绝走入异性婚姻,或者会选择形式婚姻(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互助假结婚)来抵挡来自家庭的压力。

从这个层面来说,一个老年同志与一个“90后”拉拉,虽然都能归入同性恋群体,他们的人生境遇却差之万里。常见的报道忽略这些多样性,同时总是过于强调他们与我们的不同,那种不能见光的生活弥漫着恐惧和压抑。但这背后其实是普世的情感,当同性恋者面对镜头诉说逼婚、失恋,爱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恐惧,他们与我们并无不同。

阿根和东北的槐树一样,有不屈的生命力,幸运的是,他生而逢时。上世纪90年代初,阿根辞掉工厂铁饭碗,跑去大连的浴池给人搓澡,也混迹于瓦房店和大连的公园与同志浴池,一直到1999年与小伙伴们南下上海,在那里经历了一段7年的婚外恋情,最后落脚深圳,从夜场的变装丑角变成了老板。

那天走在口子庙村前结冰的河上,阿根说从前的他一直想去南方。儿时他觉得,河对岸就是南方,过了河就是温暖的地方,有永久牌自行车和凤凰牌缝纫机。后来他真的一路向南落地深圳,他喜欢那里温暖自由的空气。

我们一起去看了他们家的祖坟和阿根小时常去的山头,一座高铁桥横在前方,时不时有往返北京和大连的列车呼啸而过。大雪刚过,踩着残雪上山,雪花细细如粉末飘起。夕阳极好,回程时车窗外是一片梦幻的浅蓝,滑过后视镜的路灯仿如阿根一直在等的外星飞船。

这一路的拍摄采访,我们觉得,站在镜头前的每一位都是勇敢的。我们问项目中另一位同性恋者密陶:“你的勇敢会影响其他同性恋者吗?”他说:“我希望自己的勇敢能让以后的人们不需要勇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