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微软中国的领军人(2)

 
张亚勤:微软中国的领军人(2)
2014-05-12 20:37:12 /故事大全

最先把这件事告诉张亚勤的,是他当时的高中班主任老师。这位老师非常关心张亚勤的成长,希望自己的学生中能够出现一个像宁铂一样的少年天才。

那天一大早,老师拿着《光明日报》来到张亚勤家里。张亚勤的母亲看完对宁铂的报道后,马上明白了老师的心意。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有疑虑的:张亚勤年纪小,读高中尚不满一年,去考少年班实在是太仓促了些。母亲不由得摇摇头。

老师和母亲不寻常的神情,吸引了正在和小朋友下军棋的张亚勤,他也好奇地拿起报纸。一排醒目的黑色粗体字标题令他莫名地一震,认真读完报道后,“宁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大学生”这几个词在张亚勤的心里挥之不去。

第二天一起床,张亚勤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这时距离高考只有半年时间,而11岁的张亚勤刚上高一不久。要考中国科技大学,意味着他要马上进入高二,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高中的所有课程。

张亚勤要跳级考少年班的事情一传出来,很多人产生了疑问:“一个高一的孩子6个月后参加高考,这怎么可能?”好在学校支持他,校长说:“只要考试能通过,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先考高二的尖子班,那个班师资力量强,考上了尖子班才有参加高考的希望。”

当时距离尖子班的考试只有一个月时间。张亚勤以惊人的学习速度,每天差不多学习20个小时,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高中两年的课程,成功升入高二尖子班。

接下来的高考冲刺阶段,张亚勤在老师和母亲的帮助下制定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学习计划,每天科学地安排时间,系统地学习各科知识。除此之外,在上学的路上、课间活动等点滴时间里,他也要见缝插针地背上几个外语单词,做上一道数学题。

年仅11岁的孩子如此懂事和刻苦,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每晚10点之后,她就硬性要求张亚勤马上睡觉。可即使躺在床上,他还会闭上眼睛回想一些英语单词、一些解题原理

在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正在家里看书的张亚勤突然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冷汗直流。到医院一查,诊断是劳累过度引起的急性肝炎,必须进行住院治疗。

住院就意味着放弃当年的高考。母亲安慰他,说他的年纪还小,可以迟一年再考。但张亚勤生平第一次反对母亲:“不行,不考就等于彻底失败,一定要考。”

母亲拗不过他,只好一边照顾他,一边帮他把复习资料拿到病房里来。就这样,在医院的病床上,伴着消毒水的味道,张亚勤一边输液一边学习,准备高考。

年7月,12岁的张亚勤和全国的60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尽管张亚勤的成绩十分出色,但比当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山西省的录取线还是低了10分。

就在他以为要和中科大失之交臂的时候,三位华裔科学家的一个创举改变了他的命运。1978年3月,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联合倡导在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少年班有一个独立于高考之外的招生考试。

这时距离少年班考试只有两个星期了,考试报名已经接近尾声。那时候的少年班是推荐报名,由老师推荐到学校,到市里,再到省里,一级一级上报。张亚勤没有放弃,他和母亲直接找到了省招生办。由于时间仓促,他连考试科目都不知道,只能借来一些很老的习题集翻看。

7月的一天,张亚勤领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比宁铂还小的大学生”一时间,张亚勤成了整个山西省的骄傲!

年9月,张亚勤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远行到来了。

这次离家上大学,转移粮食和户口关系、买火车票、托运行李等许多事情都是张亚勤自己去办的。虽然有母亲陪着,但她从不出面,只是在一旁提醒不要把证件丢了。

托运行李的时候,工作人员说:“叫大人来办,小孩不能办。”

坐在远处看管行李的母亲这才上来说:“他能行,让他自己办好了,我不会写字。”

工作人员没办法,只能让小孩办。当张亚勤填完各种表格交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一看是去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上学,都惊奇地围着这个小孩问长问短,柜台前一下子涌来了一堆人。在一片赞扬声中,张亚勤和母亲颇费了一番力气才离开现场。

火车站送行的那一刻,母亲只是笑着说:“你能行!”

与张亚勤同行的还有他的同乡——14岁的少年班学生郭元林。车厢狭小拥挤,两个本应戴红领巾的孩子却背着行李远走他乡,这在满是成年人的车厢内显得很特别。

一夜颠簸,两个少年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科技大学。无巧不成书,当时来迎接“新生”报到的“老生”,就是被他奉为榜样的宁铂。12岁进大学的张亚勤,年龄比宁铂还要小一岁,这成为令张亚勤骄傲的资本。

然而,开学上课后,张亚勤才知道,他在少年班一大批明星学生中并不是最优秀的。他问别人的高考分数,一个宿舍里7个人,高考满分500分,上铺的同学是430分,对面的同学是450分,而那一年山西省的状元也不过410分。

这种挫败感,让在学习方面一直顺风顺水的张亚勤一下子就懵了,但并没有对他的心理造成太长时间的影响。毕竟,12岁的张亚勤还是孩子,在长久的艰苦奋斗后,第一次完全进入自由状态,是无法抗拒的快乐。他后来回忆说:“我那会儿一般早晨睡懒觉,中午起来就吃饭,回来睡个午觉。下午又去踢球了,晚饭后七八点钟才开始学习。”

学校对少年班学生的生活格外照顾。刚开始,班主任汪惠迪老师还帮张亚勤洗衣服,后来学校又安排专人为这群孩子洗衣服。

张亚勤在班里年龄较小,宿舍里有个同学年龄大一些,老师就再三嘱咐那位大同学一定要多照顾张亚勤。可过了半学期之后,反倒是张亚勤在生活起居上照顾起这位大哥哥来。吃饭的时候,他懒得去食堂,张亚勤就帮着把饭打回来。“亚勤,帮我占个座儿”,“亚勤,帮我把东西拿回寝室”张亚勤忙得团团转。

张亚勤从小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上了大学,自主的空间更大,下棋、看电影、踢球、听音乐会大学里的宽松环境让张亚勤感觉提前进入了“自由王国”。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学去逛动物园,一路玩玩闹闹,见到有意思的就停下来观看一番。正好动物园里举行杂技演出,两个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已是暮色深沉,等他们走出动物园大门的时候,最后一班公交车早已开走,他们只好一路走回学校。

当两人又累又饿地回到学校,已是深夜11点半,校门早就关了,宿舍也熄灯了。两人实在不敢去叫看门老大爷来开门,只好摸黑翻墙。围墙是用红砖加水泥垒砌的,又高又滑,出于安全考虑,墙头上还拉了一圈铁丝网。好在两人年纪小,身体灵活,没费多大力气就翻过去了。不过,张亚勤发现裤子上刮了一道长口子。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