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3)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3)
2015-06-22 10:44:05 /故事大全

这位年近60岁的老教师很无奈:“好好的《红楼梦》变成了‘红楼梦复习资料大全’。”但他也能理解,在应试教育的浓郁氛围下,“不少老师变得短视和急功近利。”

“想要毁掉哪一本书,就把它放进高考必考书目里。”他开玩笑地说。

“温情的教育改良者”

并不能完全跳出应试的话语体系

回到校园,每周五晚上的那束灯光,有时在曹勇军心里“显得有些孤独”。

他翻出一本厚厚的黑皮笔记本,里面是学生们轮流写的一页页阅读记录。笔记本中间夹着几张请假条,大多数请假的原因是“补课”或“家里有事”。

这些夜读的高中生,平日里要忙着上课和补习,有很多的考试要应付。为了挪出读书时间,他们有的攥住课间和午休时间,有的抓紧晚上睡前的20分钟。

“经典夜读小组”成立后,有新成员加入,也有不少人“艰难”地退出。一个学生在给曹勇军的《退出经典夜读小组申请书》里写道:“这些天我经历着复杂的思想斗争。斗争围绕‘我是否学有余力’展开。虽不愿意承认,但我确实不是学习轻松的学生,如果我继续维持这种状态,很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退出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课业负担太重。曹勇军解释:“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有了波动,心理压力就会很大,家长就会担忧,甚至有的老师也会有意见。”

在召集“经典夜读小组”成员时,曹勇军也设立了门槛,其中包括“学习成绩排名”。他承认,这种特殊的阅读课是对优秀学生的“私人订制”,面对的是“考有余力”的学生。他将自己的阅读课视作对应试化阅读教育的“一种突围”。

有人问曹勇军:“经典夜读究竟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没有影响?”尽管创办初衷不是为了应试,但这位自称“温情的教育改良者”的教师,并不能完全跳出应试的话语体系。

他可以给出满足功利主义者期待的答案。他介绍,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南京市语文考试作文得分65分以上的考生中,有4人是“经典夜读小组”的成员。

另一个例子听上去也很符合现实主义者“有用”的价值观。“经典夜读小组”的一位学生,在申请一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高校老师听说他跟着老师一年读了17本经典著作后,对这个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天前,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面对着坐满一间小报告厅的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曹勇军分享着他的语文教育故事,其中包括“经典夜读小组”。在场的一位高中语文女教师私下说:“他做的事情,普通老师做起来是很难的,毕竟他有特级教师的能力和威望。”

而曹勇军周五晚上从阅读教室的窗户向外望去,有时一片寂静,有时夜雨敲窗。抬头看看头顶上的亮灯,他有时会感觉到“孤独”,甚至是“悲壮”。

不过他说,这里的“悲壮”不是一个贬义词。

(岸芷汀兰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4月1日,康永君图)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