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与防盗的千年博弈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盗窃与防盗的千年博弈
2014-11-14 10:55:01 /故事大全

盗与防盗之间,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21世纪的安防措施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成体系,声、光、电和生物识别等领域的科研进展都被直接整合运用到安防技术中。但当我们将这一切向前推演,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可行的工具和技术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骨错、束具、迷宫锁

根据中国考古发现记载,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在远古时期,有了私有财产概念之后的人类开始用兽皮将自认为贵重的物品包裹,再用绳子捆住并系以特殊的扣,只能用称为“错”的工具将绳扣挑开。这是锁与解锁最初的原型。

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用木头制作成专门进行防护的“束具”,成为后来所说的木锁。

当铜铁等冶炼技术逐步完善后,人们开始用更为坚固的材料制作锁具。东汉时期,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开始出现。入唐时多为金、银、铜、铁、木等材质。明代有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并不太常见。

《十三经注疏》曰:东西为广,南北为轮。南方主要是广锁,即横式锁。这种锁盛产于浙江绍兴,又称“绍锁”。制锁的水平不仅和技术有关,更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关联。在中国古代,锁除了有防盗的功能外,更富含一种文化与趣味。绍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文化昌盛,此地的锁自然成为了文化艺术的承载工具。人们不单单是在锁身雕刻花鸟鱼虫的图案,还会将防盗功能与文雅事之间做一结合。比如,中国古代的密码锁就是将诗句刻于转轮上,需将不同齿轮上的文字凑成一句诗歌或吉祥语才可开锁。

但附庸风雅毕竟只是附属功能,锁最重要的功用还是为了防盗,古代锁匠也为此费尽心思。有人特意制造了迷宫锁。这种锁的钥匙两边都带一个小钩,锁孔也有好几道奇怪的缝,钥匙和锁孔无法匹配,钥匙只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放入才能对上锁孔。更有甚者,从锁身外部根本无法找到锁孔,需要轻敲锁的特定部位才能露出锁孔。中国古锁发展到明清已到鼎盛,基本都为铜铁材质。

但正如所有其他发明一样,真正意义的现代锁,是伴随着工业化革命的成功,由一位英国人研制出来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放得下才快乐
下一篇:微观王国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