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凶猛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青春期凶猛
2014-11-14 10:38:36 /故事大全

(美)斯科特•利林菲尔德 王雨晴、祁喜鸿/译

一位恼怒的母亲写信给专栏作家海珀•勒克荣,解释在她11岁女儿的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前她是一个非常随和且易相处的孩子,而现在,“如果我们喜欢某样东西,她就讨厌这样东西”,母亲写道,她的女儿“不想在任何地方与我们保持一致”,“她对我们总是很没礼貌”。此外,“让她保持房间整洁和正确着装好像叫她拔牙一样难”,“顶嘴更是家常便饭”。母亲疑惑不解,这究竟是怎么啦?勒克荣简洁地回复:“一些父母把您所经历的称为青春期疾病。”

认为青春期总是或几乎总是情绪骚动期的看法并不新鲜。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即第一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也是第一个指出青春期是一个“疾风怒涛”时期的人。霍尔用18世纪德国音乐、艺术和文学的“狂飙运动”来描述这个时期,是指强调激烈的,经常是痛苦的情感的表达。后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女儿、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靠自身的努力,让大家都知道青少年的情绪剧变是普遍的。她写道,“青春期如果是正常的就其自身来说是不正常的”,“青春期本质上是平和成长的一种中断”。

今日大众心理学家使得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即青少年阶段经常与高频率的家庭矛盾相伴。例如,教育专家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他的书《为青少年做准备》的显著位置提醒读者,本书将“帮助青少年度过难熬的青春岁月”,也帮“父母知道与开始进入混乱的青春期的孩子讲什么”。一个名为“菲尔博士”的有关青少年的电视节目警告观众“青春期岁月可能是父母糟糕的噩梦”,同时承诺讨论“父母和青少年从青春期活下来的方法”。

有关“恐怖的青春期”这样的刻板印象在很多娱乐节目中重复出现。很多电影,包括《阿飞正传》《凡夫俗子》《半熟少年》《女生向前走》和《芳龄十三》,都聚焦于混乱不堪的青春期这一难题。

因为书籍和电影更多时候聚焦在混乱不安的青少年,而不是健康青少年身上,因此,如果一个好莱坞的电影描写完全正常的青少年,将不可能发展出有趣的故事线,更不用说赚取高票房收入了,因为公众习惯了看到青少年的有偏样本。或许并不奇怪,许多人相信青少年通常是处于疾风怒涛之中的。如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指出的那样,“如果你走到大街上,拦住一个普通人,抓住他的胳膊向他说出‘青少年’这个词,很可能他联想到的词包括疾风怒涛、紧张不安、反抗、依赖性的冲突、同伴之间臭味相投、黑色皮外套等诸如此类”。

一项以儿科医院工作人员为对象的调查发现,62%的住院医师(受训中的医生)和58%的护士同意“多数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某个时段表现出神经过敏或反社会行为”。此外,54%的住院医师和75%的护士相信“即使青少年还没带来麻烦和感觉到困扰,医生和护士也应该考察一下青少年的社会适应问题了”。这印证了安娜•弗洛伊德的观点,即“正常的”青少年事实上可能是不正常的。

在评估有关青少年疾风怒涛的说法之前,我们需要考察三种青少年行为的领域:(1)与父母的冲突,(2)情绪不稳定,(3)冒险行为。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确在上述三个方面都存在日益严峻的适应困难。青春期与父母的冲突逐渐增加,青少年比非青少年报告有更多的情绪改变和极端情绪,以及青少年比非青少年从事更多对身体而言更具危险的活动。所以,青春期对一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心理负担和冲突加重的时期。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