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并非军事奇才

 
诸葛亮并非军事奇才
2016-09-05 15:13:35 /故事大全

新《三国》导演高希希说,在新《三国》中“诸葛亮的定位是似神似仙,而(其扮演者)陆毅身上有种飘逸的气质,我觉得他能塑造出一个既漂亮又睿智的诸葛亮。”在电视剧中,诸葛亮既是一位变法立宪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科技专家和具有高超指挥才能的军事家。

而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精彩之处也大半与诸葛亮的形象有关。自“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至“五丈原大星陨落”,近三十年间的历史完全围绕着诸葛亮展开。鲁迅曾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然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

“火烧博望坡”刘备是主角

《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中计,大败而归。诸葛孔明打响出山后的第一炮,也令关、张等人折服。然而,历史上此事发生在建安七年(202年),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直到建安十二年他才出山,这场漂亮的胜仗实为刘备亲自指挥,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派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最后,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刘备虽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而且,《三国志》的《武帝纪》、《夏侯惇传》、《于禁传》及《资治通鉴》等均未记载这次战斗,说明博望坡之战的规模并不算大,却被《三国演义》大肆渲染。历史上的刘备素以宽厚仁义示人,博望坡之战表明他还颇有军事才能。

“既生瑜,何生亮”的历史冤案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对诸葛亮角色曾经提出自己的看法,旧版三国“人物形象上我们有一点没能突破,就是诸葛亮和周瑜的年龄问题。”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小六岁。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结果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直到临死时他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发挥到极致。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风流儒雅,讲求生活品味,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史家也称其“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

至于其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大度来形容,《江表传》记载:“(老将程普)颇以年长,数凌辱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又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刘备一次与孙权谈及周瑜,也说他“气量广大”。所谓“三气周瑜”,只不过是小说家的杜撰罢了,却成为周郎身后数百年来的最大冤案。

周郎诸葛两人在正史上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吊唁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新《三国》导演高希希说,在新《三国》中“诸葛亮的定位是似神似仙,而(其扮演者)陆毅身上有种飘逸的气质,我觉得他能塑造出一个既漂亮又睿智的诸葛亮。”在电视剧中,诸葛亮既是一位变法立宪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科技专家和具有高超指挥才能的军事家。

而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精彩之处也大半与诸葛亮的形象有关。自“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至“五丈原大星陨落”,近三十年间的历史完全围绕着诸葛亮展开。鲁迅曾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然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

“火烧博望坡”刘备是主角

《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中计,大败而归。诸葛孔明打响出山后的第一炮,也令关、张等人折服。然而,历史上此事发生在建安七年(202年),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直到建安十二年他才出山,这场漂亮的胜仗实为刘备亲自指挥,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派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最后,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刘备虽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而且,《三国志》的《武帝纪》、《夏侯惇传》、《于禁传》及《资治通鉴》等均未记载这次战斗,说明博望坡之战的规模并不算大,却被《三国演义》大肆渲染。历史上的刘备素以宽厚仁义示人,博望坡之战表明他还颇有军事才能。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诸葛亮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