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戎马的粟裕至死不回乡之谜(2)

 
一生戎马的粟裕至死不回乡之谜(2)
2016-09-05 15:10:44 /故事大全

哈军工导弹专业毕业后,粟戎生没有被分进大机关,也没有被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云南前线,在一个导弹分队打击台湾和美国的U-2侦察机及无人侦察机。当年的艰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炼成一名真正的军人。在不同时期,父亲粟裕都对他有不同的要求。他当了连长,父亲教他如何带兵爱兵;他当了团师指挥员,父亲又从研究地形地图到战术战略,一招一式地指点他,还经常出题考他——

“如果你带领的一支部队被敌人包围了,你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摩托化部队在公路上行军,被空中敌人炸坏许多汽车,公路堵死影响了部队机动,怎么办?”……

父子俩谈话永远离不开军事。“爸爸同妈妈平时谈话,多是谈形势谈工作,妈妈曾说:‘你就不能谈点别的。’爸爸风趣地说:我们是政治夫妻嘛。我想,父亲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

“虽不富有,拥有山河”

粟戎生这一生最得意的,是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军人,居然有幸参加过两次作战。第一次是参加国土防空,主要是打美蒋的U—2侦察机和无人侦察飞机,他还在广西打下过一架“火蜂”2号无人侦察飞机;第二次是参加自卫反击战。

“不少人跟我说,当了一辈子兵,没有打过仗,遗憾!而我,此生无憾了!”

粟戎生和父亲粟裕有个共同的特点——爱枪出了名,枪法也好。

粟戎生当军长时,只要下部队,就有一个不变的科目,和师、旅、团长们比枪法。

“这是打5岁时就练就的本领,”粟戎生一脸骄傲。5岁那年,父亲便送给他一支小手枪,射程很近,没有实战作用。粟裕告诉儿子:“这是给你的礼物,要好好地学!”打第一次摸着枪,粟戎生就没有放下过。粟戎生不仅枪打得好,陆军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练掌握。

这也得益于他的父亲。他说,“父亲爱枪,不等于他的思想滞留在小米加步枪的阶段,也不仅仅是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感情寄托。”

粟戎生回忆说,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枪,父亲对他说:“这种枪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枪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省弹药。”粟戎生后来查对了很多数据,不由对父亲的话心服口服。按这种枪的射速,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如果后勤供应困难的情况下,确实会造成严重不利。“父亲就是这样,直到晚年,他还时刻注意着战争风云,注视着现代战争,为国家的安危而枕戈待发。”

粟戎生说,粟裕还有“文房四宝”,这也是他一生最爱保存的东西——枪、地图、指南针和望远镜。“就连一个非常陈旧简陋的硬壳指南针,只比5分硬币略大一点,他也当宝贝收着。”

粟戎生说,父亲的卧室里,四面都挂满了地图,门的背后还挂着一张台湾地图。“世界上哪里发生了动荡,父亲就挂哪里的地图。他自己喜欢看,也要求我多看。他常说,看地图、看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必修课,地图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在战争时期,每到一个地方,父亲都要亲自勘察地形,做出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所以,他所带的部队,即便在突发紧急状况时,也很少受到损失。”在工作实践中,粟戎生慢慢悟出了父亲给他反复讲述的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粟戎生至今还记得,解放后,父亲一直盯着台湾地图出神,望图长思。

解放台湾之战的筹划,毛泽东点将要粟裕担此重任。粟裕曾3次设计攻台方案,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才最终没有实施。

粟裕曾对儿女们承诺,等全国都解放了,就带他们回家乡湖南会同。但后来粟裕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粟戎生推测,“在父亲眼里,台湾没有解放,全国就不算解放,所以他迟迟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粟戎生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期间,主要分管训练。他几乎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实兵演练。训练结束时,他都要给大家灌输这样的理念:训练讲评就要直接讲问题。“我看到听过的演习总结很多,如果有10页纸,有9页半纸是经验、成绩、体会,最后半页才是问题,部队养成了只能听成绩的习惯,说一点问题就受不了。”而粟戎生每次都抓住问题不放,点名批评。谁不服气,就让人将战场监控录像一帧帧回放,在场的一些部队指挥员们,脸上灰溜溜的……

如今,粟戎生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关注军队建设与军事训练。“部队推广的一首歌我特喜欢,‘虽说艰苦,我心里欢乐。虽不富有,拥有山河。’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觉。在工作期间带着部队穿山越岭,过江过海,我觉得很豪迈。”

最近,粟戎生买了本《地球科学概论》,他一有空就翻这本书,他说他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身体还行,四处游游。除此之外呢?粟戎生笑着说,“还要时不时摸摸枪。”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