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人生】发现中国的梵高(2)

 
【读者人生】发现中国的梵高(2)
2015-03-03 13:23:32 /故事大全

霍夫曼不仅带着大黄鸭来了,还见了岩岩,此事成为上海滩热议的焦点。苗世明和他的“无障碍艺途”被广泛报道。

著名艺术家蔡国强也注意到了这个公益组织,主动邀约这些特殊的艺术家们来参观自己的个展《九级浪》的作品安装现场。苗世明把过程都录了下来,拍了照片发朋友圈,“你不知道当时的点赞量,我觉得非常夸张,200多个”。

他还参与高圆圆和某公益项目的母亲节捐赠活动,帮助过一位精神分裂的学员将一幅他所画的奥巴马的素描赠给了奥巴马。苗世明的办公室内,摆着学员画的“绅士狗”图案的靠枕,“一套送给了马云”。

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需要类似长袖善舞的技巧。机构刚成立的时候,很多领导觉得苗世明有病,要教疯子、傻子画画,“你去陪他们,你疯了”。他就说:“你说得挺对的,我现在就是疯了。”项目的名字是“无障碍艺途”,苗世明去给各地领导展示的时候,领导们都不明白。“你去解释,我用艺术教他们,然后产生作品,回到价值,把这事说完,得用5分钟”。好多大领导只给他一句话的时间,他就想了一句口号“发现中国的凡·高”,所有人都懂了。

当记者问做公益遇到的普遍误解是什么,苗世明几乎脱口而出:“普遍的误解,就是觉得你在利用脑部残障人士做噱头,赚钱。”他希望在正常人和脑部残障人士之间建立起联系,“做项目不能越做离社会越远。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有问自己,这个公益项目到底有没有改变这些人,到底对他们有没有帮助。”

并不是所有脑部残障的孩子都是艺术家,但苗世明看到,艺术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了改变。比如,自闭症患者的肢体动作逐渐变得稳定。苗世明曾接触过一个18岁的自闭症男孩,男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咬自己的衣服。他坚持让这个男孩每周作画,排解情绪,并把固定动作转移到画笔上。“至少我上一次见到他,他已经完全不咬自己的衣服了,我觉得挺有成就感,因为大孩子去除这种毛病不是那么容易。”后来他才知道,艺术治疗是西方发展了几十年的疗法,能够帮助语言受阻者抒发内心的情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心理疾病的困扰。

从事公益之前,苗世明是个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专业。2009年,他作为北京“798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设计了一个名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项目,首次接触到脑部残障人群。

“第一次见他们时,我的感觉其实和大部分人是一样的,觉得不能离他们太近,闻到他们身上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想着这种病是不是会传染。有些人吃了药,脸色都是灰白的。”接触之后,他们展露出的艺术才能让苗世明惊讶不已。艺术也让这个处于社会阴影中的特殊人群变得开心。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影响他人与完成自我的结合点。苗世明保存着做“无障碍艺途”的许多细节,比如来上海做项目时的火车票、蔡国强的录音、别人的赠品等等。这些与帮助脑部残障人士一起,构成他用生命体验创作的一个巨大的行为艺术。“从装置的角度来说,因为你这个意志的存在,导致社会最后出现了这么多事件,影响了这么多人,”苗世明说,“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米 兰摘自《人物》2014年第8期)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梵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