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典小品三则

 
禅典小品三则
2017-04-15 15:09:40 /故事大全

禅典小品三则-这个哲理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许多人生大道理,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激励你的人生每一天!

翠微和尚曾在恩师雪峰的禅院里任首座。有一天,正好是夏安居的终日,他对众僧说:"安居期九十天里,我都在给师兄师弟们说法。我很担心说得过多会蒙受我佛之罚,落得个眉毛脱落的下场。请你们帮我看一下我还有没有眉毛。"

传说有一位和尚说错了法,受佛灵之罚,眉毛全部掉净了。

同门的保福和尚道:"作贼才心虚。"

长庆道:"不仅没掉,还越长越密了。"

云门最后道:"关。"(《碧岩录》)

[品评]

关指整体的功用。一声之下连自己都忘却了,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化境。

解打鼓

禾山和尚有一句名言:"习学则闻,绝学为邻,透贯闻邻,则为真过。"僧肇大师的《宝藏论》中也说:"学道有三:一为真,二为邻,三为闻。研习学问为闻,学尽了学问即接近真道,两者具备则为真。真过指的就是真正的化境。"

有一位僧人问道:"什么是真过?"

禾山说:"我会击鼓。"

僧人又问:"出家的真理是什么?"

禾山仍然回答:"我懂得击鼓。"

僧人接着问:"我不问你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我只问你非心非佛指什么?"

禾山仍然答道:"我善于击鼓。"

僧人穷追不舍:"如果遇到境界显达的真人,你如何教示他?"

禾山大智若愚,答案依旧是:"我的鼓打得很不错。"(《碧岩录》)

[品评]

在此,"解打鼓"的"解"不是理解的"解",而是情态动词"会"之意。禾山和尚不愧是一位听到击鼓之声而悟道的高人。

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玄沙和尚垂示众僧道:"每一位大师都要求我们去普渡众生。如果偶尔遇到下面三种病残人,又怎么济渡他们呢?失明的人,失聪的人,还有失声的人。要知道在瞎子面前举起禅杖或抖动佛子,他们都瞧不见;聋子听不见你讲经阐理的妙声;而对于哑巴,你要他开口则是万万不能。碰到这三等众生,该如何是好?如果不能普济这种身残之人,佛法又哪谈得上有神光灵验呢?"

有一位僧人听过玄沙这番话后,便跑去问与玄沙同门的云门和尚。

云门和尚叫道:"速速作揖!"僧人忙作揖而立。

云门手持禅杖而立。僧人往后一退。

云门说:"你不是瞎子嘛!"又道:"走过来一点。"

僧人趋步近前。

云门说:"你没有耳背嘛!"随即又问僧人:"你懂了吗?"

僧人答道:"不懂!"

云门说:"你也不是哑巴。"

僧人至此才有所省悟。(《碧岩录》)

[品评]

禅济度众生自有禅的高招,那就是点燃心头的明灯。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盏灯,既能照亮自己,又能光照别人。这盏永恒的灯能弥补耳聋、目盲、口哑等各种缺陷,领你进入人生的三昧境界。

禅典小品三则,有震撼到你吗?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斑马总是斑马
下一篇:捕鸟的现报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