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理财产品“忽悠”

 
小心被理财产品“忽悠”
2017-04-15 15:07:02 /故事大全

人生路上,你是不是曾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许故事大全小编为你精选的小心被理财产品“忽悠”能缓解你的压力,同时给你一些思考及感悟。

在2010年到期的近3500只银行理财产品和CPI的增速相比,有多达七成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未能跑赢CPI,有的连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都没能超越。对于投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

预期高收益

竟成"大忽悠"

在2010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些产品的收益率不但"达不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且实际收益和预期之间相差最大的达到53.27%,那些理财产品确有严重夸大收益之嫌。

某股份制银行一款到期的"基金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50%,但实际收益率为-3.27%。尽管该产品的亏损幅度在所有到期产品中看起来并不大,但两个数据之间相差53.27%的"水分"让人难以接受。

而这样的理财产品并非个例。比如花旗银行(中国)发行的"挂钩中国指数基金和商品"人民币产品(1年)。其最高年收益率预期高达40%,最差年收益率为0%,投资者到期收益也为0,届时投资者只能收回100%本金。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基金计划10号",其发行于2008年1月,投资期限为2年,其主要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基金,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0%。但受2008年国内股市低迷表现的影响,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较大,到期年化收益率仅2.38%。

银行的不厚道在哪里

某银行"某富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4号产品"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2008年11月发行,投资期限为2年,由华夏基金担任投资顾问,主要投资于债券、股票、货币型基金以及银行存款,其中固定收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100%,权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30%。在该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中明确表示:"赎回费:(1)第1次开放时,赎回费率为0.2%;(2)第2次开放时,赎回费率为0.1%;(3)产品持有到期无赎回费......总同定费用:1.2%,年,按月计提,按季支付。"也就是说,无论理财产品最终是赚是赔,这笔固定费用都得出。如果觉得这款理财产品划不来,或者亏本了想提前赎回,对不起,你得支付赎回费。如果这款产品收益可观,赚了比较多的话,对不起,你也得为多赚的部分支付一笔费用。《产品说明书》中有关浮动费用的规定是这样的:"理财计划年化收益率(扣除固定费用后)高于业绩基准,将对高于业绩基准的部分收取30%作为浮动费用。"而其业绩基准是:"本产品成立首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0.5%"。

也许,你觉得多赚了点,给点费用也无所谓,而实际上,这款产品还限定了最高收益,《产品说明书》中规定:"当产品净值触及1.15元时,银行有权在8个工作日内终止本产品,以便锁定收益。"即当产品净值涨幅达到15%时,银行将终止产品以锁定收益。最终这款产品实际到期仅获得2.88%,而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4.41%。

总之,银行某些理财产品不厚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保证本金安全;无论赚钱赔钱,投资人都必须交管理费;对最高收益有限制。

难看的理财产品说明书

很多投资人都会抱怨,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又专业又长,让人眼花缭乱、不可捉摸,难以卒读;有些投资人则盲目相信银行,不愿去认真研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一味相信它宣传的"高收益",产品买到手后实际操作,才发现实际收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那么,到底是理财说明书在说谎,还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忽略了一些不该遗漏的信息呢?

1、年化收益率

看完小心被理财产品“忽悠”还是意犹未尽?欢迎进入哲理故事栏目阅读更多哲理故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自杀的後果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