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广告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读书与做广告
2017-04-26 11:27:41 /故事大全

有了网络以后,书的地位便有些不尴不尬的。

看过很多杂志的封面人物,照片背景无一例外的是一个精美的书橱,里面摆放着大部头的书籍,整齐而崭新。让人怀疑那不是进了领导的办公室,却似走入了一个书店。

如此拍照的目的,无非是向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封面上的这位是个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领导。这里运用了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书橱里书的数量和厚度与人的学识是成正比的。

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是某大款暴富以后,请昔日同窗参观他的豪宅。诸同学对住宅的设计、装潢和名贵家电均赞不绝口,唯有一在大学当老师的同学指出:房子虽好,却没有一本书。大款愣了片刻,随即一个电话,让人送来三个书橱,五万多元的书。当摆放停当后,他哈哈大笑:

“怎幺样?这下行了吧?”

同学们瞠目结舌。包括那个提出“意见”的同学,也不知道该再说些什幺好。

显而易见,在这些“成功人士”的眼中,书,和一套高级西装、一部名车没有什幺区别。他们看重的是书的包装功能,而非里面承载的知识与文化。有权的,更愿意让人称其为“学者型”的领导;有钱的,特喜欢被人看成是一位“儒商”。他们骨子里未必看得起读书人,但在交际场上,仍然需要打造一张“文化人”的名片。就像越是心机深重、缁珠必较的人,越是努力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爽朗热情的模样。

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喜欢读书的人在有闲暇时间的时候,宁可选择其他娱乐活动,比如打麻将、玩牌,也绝不会硬着头皮把自己埋在书里。他们看重的是功利,追问的是“我做这件事现在能给我带来什幺”,而一本书肯定是不会像面包一样让人立即解决饥饿问题的。

广告呢?讲求的是立竿见影。越新奇越好,越吸引眼球越好。所以设计的原则便是如何做足表面文章,让人一看便留下深刻印象。

很不幸,在需要以知识作为“装潢手段”的时候,书,成了某些人做广告的材料。它们更多地被人当成胭脂抹在了脸上,当成领带系在了脖子上,当成时装穿在了身上。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幺近年来礼品书盛行,动辄上千元。而据说有些精明的商人为了迎一合客户,竟然只卖精美的书皮,连内容也没有,生意火爆异常。一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游戏在不可思议中激*情上演。

但就像广告不能过于夸大一样,用书来为自己做广告终究难掩内心的苍白。北大的孔庆东写过一篇叫做《欠打的“土豪”》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帮人。他们在富起来以后,去逛当地的古代园林。觉得这些房子过于陈旧,便出资进行清洗和维修,结束后还上报当地zheng府。有关部门前去一看,勃然大怒,最终以破坏文物罪将这些不学无术的大款给送进了监狱。

浮躁的社会必然有荒唐的行为,这不奇怪。而用书来做广告本身至少还说明知识和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尚有相当的份量。假如书连做广告的资格都没有了,那就是一种真正的彻骨的悲哀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问路印象
下一篇:鼓掌论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