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迎春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醒狮迎春
2017-04-26 08:37:26 /故事大全

醒狮迎春

履端甲午新岁,在星期五,美国没有公共假期,主流小区未融入农历过年,人人还要上班,与平日无异。我踏出家门观望,左邻右舍静悄悄的,街区没有年节气氛。我的次子媳妇和女儿等照常工作,一点不像新春吉日;只有我的长子和幼儿夫妇,先后飞去越南向亲友拜年,那里全国休假迎春,西贡城市装潢亮丽,文娱活动多彩,龙狮舞动,锣鼓喧天,气氛热闹,普天同庆!

在凤凰城欠缺迎春一情景,太座强调,不管外面环境,家中要依照传统习俗过年,除夕前已张贴挥春,摆放糖果蜜饯年糕等食品,布置一新;大年初一,遵从历法指示,喜神正南,贵神正东,财神正南,炷香膜拜,迎春接福,祈望马年好运,身壮力健,出入平安。

迎春仪式完毕,整装待发,辰巳吉时出行,驾车前往华人耆英会,出席每年一度的新春联欢,我还要参加耆英狮队表演。抵达现场,锣鼓声响已在门前飘荡,李鸿信领队连忙通知我,临时接获侨领邓朝驹的邀请,下午要去喷泉山灯笼展览会场,参与开幕式,表演醒狮迎春贺岁,问我可否同去?我稍为考虑,点头答应,尽可能的范围内,我愿意与众同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今年耆英会春节联欢,有二百多人参与,除了本会会员,还迎来一批老美长者宾客,实行民间文化交流,互相庆祝,人头涌涌,热闹哄哄!推广了农历过年特色,饶有意义。

以醒狮迎春贺岁揭开节庆序幕,敲锣打鼓,先声夺人,醒狮舞动,振奋人心,宾客欢呼。舞狮,是过农历年的一种文娱活动,向来获得民众喜爱,历史悠久,随着华人移民海外,也传扬到美国来,只是围绕在华越族裔小区,未曾普及主流社会。华人耆英狮队,在华人长者服务中心活动,保持春节的传统习俗,逐渐让主流群众加深了解。

今年耆英会迎春助兴节目丰富,国粤语组歌曲大合唱、民族舞与现代舞蹈相继演出,今年还别开生面,增加一对皇帝皇后的打扮,君临小区,与耆老同乐,相当吸引。

耆英会所有迎春节目,都是耆老担纲,值得嘉许。十分消耗体力的狮队,队员都在花甲以上,耄耋之年,显得老当益壮。近年由李鸿信领队,热心改善,办得很好。如购置质量较佳的铜钹,缝制黄色武装衣衫,束缚红色腰带,队员穿着起来,威风凛凛。这三年,我看见人手不足,也加入狮队行列,希望同心协力,保持耆英狮队良好声誉,同庆佳节。凭借我对南狮的认识与经验,主要负责舞动狮头,总算似模似样,获得好评。

有人问我,为什幺懂得舞狮?这又要提起越南堤岸的社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华人小区过年,简直和中国一样,可能比中国更传统;因为大一陆正受极端的共产主义统治,摧毁旧文化,过年活动不及越南堤岸那幺自一由。当年不少武术师傅,逃避无产阶级专一政,从广东走去堤岸谋生,设立武馆授徒,衣钵相传,各自成立名堂狮一团一。每年除夕,狮一团一循例要去堤岸天后庙(俗称阿婆庙)拜婆,年初一出狮,通常租用一辆敞篷大货车,满载狮一团一用具与龙一虎武师,插上旌旗,「得冬撑、得冬撑」,浩浩荡荡四处巡察,看看哪家商店「挂青」,就停在该店门前,摆开架势,先来个舞狮拜地主,然后表演武术,称为「打功夫」,演出时间长短,视金额多寡而定;最后狮子采青,商店喜欢高挂标旗,舞狮必须爬上五六公尺高的竹竿采食,难度极高,也最精彩。

舞狮要「采青」,商店就要「挂青」,先购买一枝标旗,标旗是小竹竿穿挂长方布幅,用彩纸剪四个大字张贴上去,如「威风凛凛」、「我武维扬」、「耀武扬威」或「武艺超群」等等,然后,右上书写一行小字某某醒狮一团一惠存,下款是商号敬赠。竹竿顶端垂下一条长绳,绑扎着一串纸币,末端是一棵生菜,生菜谐音生财,生菜青色,故称采青。

那时期,新春外出拜年,「逗利市」与「睇舞狮」,几乎是孩童的最爱。我小时候欣赏各狮一团一舞狮,不计其数,加上香港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电一影,有许多精彩舞狮镜头,深印脑海。七十年代初,越战期间,我已从军,有一年调回军营总部学习跆拳道,适逢佛祖诞,军队组织醒狮贺诞,我们几个华裔军人,义务担纲起舞,前往附近小村庄里,真正与民众同乐。

醒狮迎春贺岁,在越南成为普遍的活动,近来更有飞跃的进步。醒狮,一般指称南狮,和北狮不同,严格来说北狮才像狮子,南狮有独角,传说是「年兽」转变而来,越南人则叫「舞麟」,北狮才叫「舞狮子」。至于广州话的「醒狮」,原本是「瑞狮」,但「瑞」与「睡」谐音,认为不妥,有所忌讳,改称「醒狮」。

醒狮的特点,注重马步的强劲跃动,以及高举狮子头的威猛姿势,配合锣鼓声响,活跃挥舞,鼓手敲打技巧很重要,舞狮者闻鼓起舞,和现代跳舞一般,快速缓慢,全凭鼓声指挥得宜,配合巧妙。

醒狮迎春贺岁,是农历春节不可缺少的节庆活动,舞者兴奋,观众开心!

二○一四年二月七日星期五发表于凤凰城亚省时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轮椅上的军礼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