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感800字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观后感 >
 
《黄金时代》观后感800字
2016-12-09 00:00:09 /故事大全

《黄金时代》观后感

和民国时代的林微因、张爱玲这些时代的弄潮儿相比,萧红更像是一个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蝼蚁。她这一生,与之有关联的词语大约是:贫困、凄苦、孤独、疾病和短命。19岁离家出走,未婚先孕,而后又被未婚夫抛弃在旅馆。认识了萧军,她的命运和创作都走向了一个高度,可这也是造成后来他们感情破裂的潜伏因素。

萧红的作品大概是最近几年才被发掘和重视的。读得不多,最初独到的是《呼兰河传》,大学时候读的,具体讲些什么也大都忘却了。现在了解了才知道,原来这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也是继《生死场》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了。那个时候记得萧红也是因为“二萧”的缘故吧!总觉得志同道合的文人之间能有这样的结合,总该是一件浪漫,志趣相投、互相爱慕,一起肩并肩、手牵手走在林荫小道上,任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晚饭之余,相互捧一本喜欢的书,或相互交流、或各自阅读,烛台上一闪一闪的小火苗调皮地跳着舞,不停地变换着各式各样的舞姿,像是为他们配乐。他们在浩瀚的书海里跳着爱情的华尔兹……这才是想象中的“二萧”的爱情。

真正了解过之后,才明白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更多的却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却也是怡然自得,自有一份文人的默契和傲骨支撑着他们度过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从哈尔滨到青岛、再到上海、后来的东京、武汉、延安、重庆、到最后病逝于香港,萧红短暂的一生漂泊了这么多地方。直到最后,她还是她,任性的她、自我的她、敢于斗争的她、满腔才华的她。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们,现在知名度很高的好像也只有张爱玲、林徽因、丁玲他们了,萧红的价值是近几年刚刚被发掘的。我想这是时代的选择吧!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贫困的状态,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开始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所以张爱玲才会被赋予“小资”的称谓,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萧红的作品描绘的贫穷、寒冷和饥饿,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想要拼命摆脱的,所以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可。而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太快了,意识到我们应该真正地把文学的精华展示给世人看,慢慢地,萧红的文学地位开始上升了。

萧红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不得不承认,她有天生的写作才能以及后天的笔耕不辍。她的才气、文笔绝对不亚于家喻户晓的张爱玲,可是在文学史上却并没有的到应有的地位。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热爱萧红作品的人的悲哀。

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萧红和三毛拿来对比。她们骨子里的文人情怀和随性洒脱的性格是十分相像的,可他们却是不同的人,萧红经历了凄惨的人生境遇却从来没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活得坚强而自我。三毛失去了最爱的荷西,但她还有爱她的家人朋友,可是她却选择了去黄泉奔赴亡夫。从这点来看,萧红是胜过三毛的。可是就作品传达出来的声音来看,三毛传递的更多的是爱和自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可萧红的作品大多描写饥饿和贫穷、传递的更多的是负面能量,这样看来三毛倒是略胜一筹了。可热爱生活的人却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再被生活遗弃的人却勇敢地活下去和命运作斗争。这些没有孰对孰错,谁是谁非,只是两个鲜活的生命,两个闪亮的灵魂。都应该是我们所学习和敬仰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