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张雪芳:香港师奶的甜品王国

 
方张雪芳:香港师奶的甜品王国
2017-04-10 12:38:28 /故事大全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好故事方张雪芳:香港师奶的甜品王国喜欢看世间百态故事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啊

“做大婆就要争崩头,二奶其实更受人宠爱。”这是方张雪芳对自己经营理念的一番妙喻。靠着3万港币起家,弹指18年间,方张雪芳从普通的香港师奶华丽变身为甜品女王。

方张雪芳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师奶,身材娇小,为人和善,甚至40多岁时就做了奶奶。方太靠着3万港币起家,先从一家不起眼的小鞋店开始做起,紧接着创办满记甜品,从1995年西贡的一间传统中式糖水铺,发展到如今拥有超过200间店面的连锁甜品美食餐饮专门店,经营范围更是走出香港,遍及国内主要城市并涉足印尼、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弹指18年间,方张雪芳从普通的香港师奶华丽变身为甜品女王。

甘做“二奶”甜品店有大赚头

方张雪芳从少年时代就对做生意很感兴趣,读完中学后就开始在社会上打拼,主要从事与销售有关的工作。当时很多打工仔都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方太却自打工开始起,就萌发了自己做生意的念头。

在开设香港满记甜品之前,方太找到几位中学时代交谊深厚的好同学,游说她们做自己的生意伙伴,每人出三五万的本钱,开了一家鞋店。“其实那说不上是一间店铺,勉强只能称为一个固定的小摊位。”方太说。

鞋店成功之后,方太把目标瞄准甜品专门店。谈起创业想法,现任满记行政总裁的方张雪芳笑得很开心:“我是30岁创业的。创业的时候想,如果我去做IT等行业,行业更新周期太短,我怕自己会跟不上变化。做甜品的服务对于我简单得就像在家里招呼客人一样,我觉得做到50岁都可以继续做下去,所以我就选择了甜品这个行业。”相比鞋店,甜品店的投资金额大大提高了,她必须说服伙伴们每人出资20万左右,这对于当年都在打工阶段的好姐妹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但方太看好甜品专门店的乐观态度最终感染了众姐妹。在伙伴们的集资之下,首间香港满记甜品专门店于1995年在西贡正式开张。

中国人对甜品一直都很偏爱,餐厅食店一般都有甜品供应,市面上也不乏售卖糖水的小摊档,但是具有一定规模以甜品专门店为招牌的食店并不多见,“做大老婆就要争崩头,二奶其实更受人宠爱。”对于自己的经营理念,方太不乏一番妙喻。“早在16年前,食品市场已经成熟完善了,在国内人们已经能够吃得饱了,下一步问题是如何吃得更好更精致,满记甜品就像一个完美的句号。别人看不起,我就在这个看不起的地方把功夫做足。小小甜品店很灵活,就像小妹妹一样有自己的魅力,大的餐厅也不好意思来欺负我。”

现在,满记甜品在内地商圈内的门店常常人满为患。据工作人员推算,满记甜品平均单价超过20元,占满记最多的二人桌平均每张账单消费额能够达到五六十元,顾客的消费时间大概在3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每日每桌平均账单数目约30张,节假日时,这些数字还将翻番。满记的客人很多是在商场逛街疲倦后找地方小憩的女性,或者附近写字楼下班的白领。销量最好的除了杨枝甘露、芒果班戟等招牌甜品,推广养生概念的生磨芝麻糊、核桃露和杏仁茶等中式甜品也很受女性欢迎。就是这一碗不甚起眼的甜品成就了方张雪芳的商业王国。

师奶出马小甜品有大学问

万事开头难。当年第一次进军饮食界,经营的重担落在方太身上。怎么做,先从哪里入手?一道道问题摆在面前。方太深知,只有美味的食品才是一间餐厅经营的根本,于是特意请来了“家中一宝”——方太的奶奶。奶奶厨艺一流,成了满记的首席大师傅。煮糖水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如何将各种食材的味道配合到最好,除了不断地尝试摸索没有更好的办法。把南杏和北杏混合起来,一碗看似简单的杏仁茶竟要隔渣16次之多。除此之外,市面上一般也有用煤石加速催熟芒果的办法,让芒果外表看起来又新鲜又有光泽,但里面还是生的,但满记坚决不用这些催熟办法,而是自建货仓,等待生果自然成熟。

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制作、运输及销售四大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学问。比如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低温,湿度也不能太高,否则芝麻等食物就容易发霉。对品质的精益求精,为满记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对甜度的控制,是现今这家拥有200余家连锁甜品店的独门秘诀,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消费者都对满记甜品有“不太甜”的印象。方张雪芳笑称这恰恰是她想要消费者获得的口感:“你第一口吃下去似乎不太甜,但一碗吃完以后就会觉得甜度刚刚好。”

但恰恰是“刚刚好”这三个字,对于食品制作来说最难做到,特别是满记门店数目剧增需要标准化生产之后。为了保持食品质量稳定,方张雪芳要求从原材料购买到产品产出都采用编码制。半成品从工厂出货前到铺面销售前都设有试味,如果变味可以通过编号查出原材料来自哪个供应商。分店服务上也采用编码制,每碗甜品都有编号,下错单、服务员送错食品都可以追查。公司管理采取扣分制,出现上述错误或产品出现头发等都要扣分,并以扣除奖金作为惩罚,避免员工互相推诿。

糖是制作甜品的重要材料之一,要把握“刚刚好”的甜度,方张雪芳觉得选择糖原料就是一门学问。“内地的糖供应商货品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个供应商,不同批次的产品甜度也会不一样。”为了保持甜品甜度的稳定一致,她从韩国进口优质食糖。由于糖的消耗量极大,为了控制糖价格以防成本飙升,她还会保证仓库一个货柜的糖库存。

方张雪芳表示,甜品所用的水果等食材稍稍耽搁就很容易变质,所以集团自备中央厨房、生果处理仓及物流运输车队,不用假人之手以保证质量。目前满记在大中华区设有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5个中央厨房,支持约190个分店,如此“大费周章”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份满记甜品的独特口感。

进军内地城市包围农村

满记在香港得到认可之后,于2005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内地分店,正式进军这个巨大的市场。无论是在北方的北京、上海,还是华南地区,满记各地门店门庭若市,已然成为最受内地消费者欢迎的港式甜品店。

内地中产消费阶层力量的兴起为满记提供了最忠实的客户群。对于如何进入内地这个与香港无论是经营环境还是规模都大相径庭的市场,方张雪芳对满记有明确的定位:规模化经营,把范围做大覆盖全国。根据甜品属于副食品市场的性质,方张雪芳为满记进军内地制定了“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甜品是人们富裕之后才想去吃的东西。我选择先在一线城市打开市场,等把口碑做起来以后,二三线城市就比较容易进入了。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所以我把内地第一间店开在上海,跟着就是深圳、广州和北京。”但是她强调,“城市包围农村”的策略必须有一定基础,并不是所有店铺都可以尝试,“首先你的店铺必须有名气,也就是有品牌价值,别人认可。其次你要有丰富的经验,没有经验你会赔很多钱。”

自2010年开始,满记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1年满记店铺增长率达100%,2012年新增70间店铺,其中绝大部分都开设在内地。满记内地开店速度如此迅速,跟方张雪芳的危机感有关。方张雪芳发现很多大品牌来到内地都不易立足,很大原因是品牌刚刚为内地消费者认识,就有很多改了一两个字的同类品牌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消费者(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正牌和模仿者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不快点开店,就会有很多‘恒记’、‘朱记’等冒出来,这样的话后面就很难做了。”

如今,满记也开始慢慢学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利用合作方对当地的熟悉以及人脉开拓店址。目前满记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岛等地大多数是自营店经营,而在离香港较远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四川等地则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

在一线城市布局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满记未来会着力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扩张,人工和租金的上升仍是阻碍新开店铺的最大难题,食材成本也很难压缩。满记的宣传也主要通过口口相传,而不会像很多饮食集团那样做电视广告,以节约营销成本。满记品牌经理黄静娴透露,2013年公司在内地已有5个中央厨房的基础上,计划于厦门和海南岛再设两个中央厨房,为未来进一步深耕内地二线城市做准备。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