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怪兽 宇宙和符号

 
金刚怪兽 宇宙和符号
2017-05-23 08:58:55 /故事大全

同其他怪兽不同,“金刚”完全是电影行业生创出来的一个形象,80多年来,它屡屡反哺流行文化,成为符号。

怪兽片雏形

2017版《金刚:骷髅岛》(Kong:SkullIsland)最早引起中国观众的注意,是景甜在她的微博上发布的一张她与抖森的合影。后者说的当然是汤姆·希德勒斯顿(TomHiddleston),这个凭借洛基成名的英国演员,在中国迷妹众多。再加上这又是一部血统纯正的好莱坞大片,人们对景甜带资入组的讨论程度,比起另一部类似的《长城》和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来得更汹涌。

如果不去讨论景甜扮演的角色在整部电影里的突兀程度,而是心平气和地转而关注其他人物设置,会发现,包括抖森扮演的角色在内,其实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显得扁平。相对而言,人类反派,即塞缪尔·杰克逊(SamuelL.Jackson)扮演的战争狂热分子形象还稍显丰满,只可惜他也死得过早。

金刚这个形象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银幕上是在1933年,讲的是一位猎奇导演为了完成电影,带着团队来到骷髅岛,在岛上发现了巨大的怪兽金刚。导演拍片不成,使用毒气制服了金刚,并将它运回纽约。金刚随即开始了纽约大逃亡,并有了著名的“帝国大厦打飞机”桥段。

2005年上映的版本,导演是彼得·杰克逊(PeterJackson),那个后来以“霍比特人”系列屡获奥斯卡最佳视效奖的新西兰导演。虽然之前的20世纪70年代还另有两部翻拍,彼得·杰克逊却只把眼光放到了1933年版本上,甚至在镜头设置上也有诸多效仿。2005年版也成了人们最熟悉的一个金刚电影版本。

当然,女主角魅力不可或缺。事实上,金刚与她之间的爱情,正是2005年翻拍版在美国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娜奥米·沃茨(NaomiWatts)把绿幕前的单人表演,把影片受欢迎度提升了一个级别,它在全球票房近7亿美元,在当年所有电影票房中排第五。

技术每进行一次升级,好莱坞人就会想办法翻拍或重启一次金刚。这个模式同样适用于德古拉或弗兰肯斯坦,乃至漫威这个好莱坞最大的IP。今天的好莱坞票房,几乎全靠这类拥有成熟电影宇宙的作品支撑。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将电影行业的这种畸形发展归咎于金刚这个怪兽宇宙,它是30年代诞生的怪兽片雏形,总是因为它的受欢迎程度,引领着翻拍或重启潮。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金刚这个形象,比任何一个角色都更容易添加符号。不管电影人有意与否,事实上人们乐意对每一任金刚附加解读——人们对哪些政治话题敏感,都会在金刚题材的电影里体现出来。

金刚演化史

1933年,梅里安·库珀(MerianC.Cooper)曾说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只大猩猩,它正要撕毁纽约,于是有了金刚。从一个梦,到另一个梦,这是个极为好莱坞式的发明创造。而在金刚前后,无论是1931年的原则上还不是真正怪兽的德古拉,还是弗兰肯斯坦创造的英国怪物,抑或是金刚狼,都是先有它们的文学或动漫基础。

80多年来,光是金刚本体,就曾是8部美国电影的男主角,别的类似形象还有“人猿星球”系列中的怪兽变体。人们是如此喜欢这个形象,它成了“巨猩”,无数次出现在电视剧、动画作品中。小说和电子游戏也常是它的栖身地,它甚至是瑞典乐队ABBA曾热极一时的一首单曲标题,或者《日落大道》里的一个梗。以至于,你去游乐园,在众多怪兽坐骑里可能也会首先选择它。

金刚这个形象在成为流行文化里的一个符号之前,曾在不同时代下被诸多解读。最广为人讨论的一个观点,是对片中的种族歧视议题。

1933年版本片尾,众人终于将金刚运上百老汇舞台,当人们雀跃于即将看到一个奇迹时,其中一个交头接耳者说了一句,“纽约的大猩猩还不够多吗?”这句话的指向性几乎成了此版本中种族主义的一个明证。

另一个较为隐晦的观察,则是片中“美女与野兽”模式中的色情意味。1933年版本中,金刚与女主角安之间有一场在之后的版本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的对手戏。金刚战胜大蜥蜴后,一手抓着安,一手调戏般地撕下她身上的衣服,甚至还用手指拨弄她的身体。所以在彼得·杰克逊的版本里,一人一金刚坐看夕阳的这一幕,止步于温馨的气氛。

不过很难讲,这些是不是过度解读。1976年,金刚第一个翻拍版上映后,《纽约客》最著名的影评人之一波琳·凯尔(PaulineKael)在她的《致金刚》(Here‘stotheBigOne)一文中写道,其实她的黑人朋友往往都很喜欢金刚,敬他若英雄。实际上最后一幕的金刚,也的确是个王者,“尽管离开自己称王的领地,他仍旧威慑力十足,遭遇威胁,也要在城市最高处发出反抗之怒吼,倒地之处溅起一片荣光”。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则更有意味。倘若将1933年版本视作经济大萧条的隐喻,这部电影则成了美国人逃避现实的一个机会,钻入电影院去释放生存焦虑。而1976年的翻拍版,冒险队的目的不再是拍电影,而是为了寻找石油,正好击中彼时美国的石油危机,环保主题也更为明显,20年后宫崎骏用一部《幽灵公主》与它呼应。2005年的彼得·杰克逊版,除了种族歧视,其余的符号被甩干净了,几乎成了一部以爱情为内核的怪兽片。时代的确在教人避重就轻,既逃避现实,又幻想成功。

有意思的是2017年的最新版本,金刚与美女的爱情不再被提及。兼具动物性和人性的那只猩猩,如今又添加了一层神性的光环,这几乎让影片成了前传,为之后的金刚与哥斯拉之战,做了金刚人格上的铺垫。

怪兽电影宇宙

与彼得·杰克逊版本的7.6米相比,2017版的金刚,高达31米,显然是目前最高大的一位金刚。这个高度更符合他在电影中的人设,即骷髅岛的守护神。

当然,金刚越来越高,是过去80多年来的一个明显趋势。实际上,最初库珀设想中的金刚,身高在15米左右,最终由于模型等原因,缩减了三分之二,所以1933年版本的金刚其实才5米高。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当然越发容易实现金刚的高度,但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城市天际线毕竟也不同往日。

1962年,当本多猪四郎第一次让日本的哥斯拉和美国的金刚一起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大概也没想到,这两只被不同文化创造的怪兽,会成为如今怪兽电影宇宙中的两大男主角。金刚长高的另一个原因,也与哥斯拉有关。传奇影业预计将在2020年让这两只怪兽再次同框,片名叫作《哥斯拉大战金刚》,这意味着两只巨怪首先在体型上应当处在同一量级。而其实2014年上映的《哥斯拉》,它身长就已达106.7米。

哥斯拉原产于日本,如今传奇影业同时将哥斯拉和金刚这两大IP纳入旗下,几乎成为可预见的一次对怪兽狂热的终极包装。

“二战”后的日本处在后原子弹的阴影当中,台湾地区“清华大学”的郑运鸿教授曾专门开设过一门叫作“科幻概论”的公开课,这个系列的视频在二次元世界里反响热烈。他分析,那个时期的日本推崇重工业,追求超级力量,许多文艺作品都有这类倾向。对巨大形象的迷恋,成了战后日本集体意识的投射。

1954年,日本一艘渔船暴露于美国正在进行的一次海底核试爆辐射。此事在仍处于战争阴影当中的日本民众心里,引起了更为复杂的恐慌。渔船事件几乎创造了哥斯拉。作者圆谷英二之前已经创作了一些诸如“咸蛋超人”之类的怪兽形象,到哥斯拉,则被他塑造成一只沉睡地下的恐龙形象,它被核爆惊醒,在日本进行大肆破坏。

哥斯拉切开彼时日本人长期的原子弹记忆压抑情绪,得到宣泄后的日本人,开始将哥斯拉看作日本的守护者,它成了国宝,也开始有了灵性。之后的哥斯拉题材电影也进入一种套路,一旦日本陷入危难,哥斯拉就被召唤。

原始生物和外星来客,几乎构成了人类对怪兽想象的灵感来源。金刚和哥斯拉代表了前者,而圆谷英二后来创造的奥特曼则是后一类。全世界的观众看着两只巨大怪兽在银幕上角力,也觉得过瘾。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