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資訊的巨大回聲

 
分享資訊的巨大回聲
2016-12-05 09:42:39 /故事大全

拜新科技與社群媒體之賜,如今在網路世界流動的訊息,每分每秒都以驚人速度竄生增長。不過,如同其他社會資源,資訊爆炸的問題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

今年3月的公民運動,讓整個台灣見識到新世代傳遞訊息的驚人動能。

除了網上迅速流通的消息,由一群工程師自發組成的「零時政府」(G0V)也默默進駐現場,主動架設網絡、搭直播台、串聯周邊消息,確保場內外民眾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最完整的資訊。他們想要藉由寫程式(Coding)的方式,解決社會的公共問題。

G0V的主張並非憑空而生。在台灣推動寫程式改造社會的「始祖」是今年37歲的徐子涵,他除了在Code for Tomorrow推動開放發展人才培育,也是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常務理事、胖卡數位車等計畫的共同發起者,同時擔任聯合國全球地理空間資訊計畫(GGIM)願景小組諮詢顧問。近年來有不少政府單位及公民團體舉辦開放資訊計畫或活動,許多也都是由徐子涵在背後推動發起。

書寫,累積社會共鳴

寫程式要如何改造社會?對徐子涵而言,最簡單的道理,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開放交流與分享。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寫部落格。「經歷一旦寫出來,就有機會深化;透過更開放的網路,更能累積共鳴、轉化社會資產,為承先啟後的這個世代,提供更多發展路線與經驗傳承。這個模式就叫做開放發展。」

事實上,徐子涵並非學程式背景出身。2002年他剛退伍,開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文章;寫的內容很簡單,一種是自己有興趣的摩托車議題;第二種是他關注的開放資料和網路治理議題。文章有長有短,但12年後,如今在他的部落格累積的4000多篇文章,卻幾乎可以分別集結成完整的摩托車資料庫,以及台灣開放資訊的發展歷程紀錄。12年的部落格書寫,如何轉化成為可以改變社會的資源?「簡單來說,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想到了怎麼把經驗傳承下去。」

縮短數位落差的第二步,徐子涵不只從電腦前起身行動,更索性「抱著電腦行動」。2008年他與徐挺耀、徐承立所共同發起的胖卡數位落差車,出發至台灣各個偏鄉角落。「胖卡最主要的精神是『宅配』,把網路『宅宅』宅配到偏鄉、把資源帶入偏鄉、把觀點帶回都市。」

6年來,胖卡累積超過1000趟出車,不僅和各地方單位與公益組織合作走訪台灣偏鄉,更進一步前往越南實行跨國志工服務。而計畫除了廣受民眾歡迎,也獲得奧地利林茲墊子藝術大獎,成為台灣近10年唯一獲得此獎的社會創新計畫。

社群,滋養資訊的最後一哩路

突如其來的如雷巨響,開啟了盛夏8月高雄氣爆的眼淚與驚恐。電腦前,各路資訊工程師也沒有閒著,短時間內便架起資訊網絡,統整物資、人力、周邊狀況,擔起流通資訊的重責大任。這一切,徐子涵並不陌生,因為5年前的莫拉克風災,他正是首開先例發起「數位救災」行動的第一人。

「寫程式改造社會」的第三步,就是在重大災難時刻,讓網路發揮救災功能。如果說胖卡的出車是為了消除城鄉數位差距最後一哩;那麼莫拉克風災與高雄氣爆的網路行動,就是徐子涵在緊急時刻,發揮開放資訊能力,試圖消除官方與民間訊息落差的方式。

兩年前,徐子涵再度集結資訊工程師、設計師與各界高手,成立Code for Tomorrow開放發展基金會,透過資料分析與程式應用,解決問題也培育人才,發展民生和社會資訊服務。「當你做的事情對世界進步有一點點貢獻,透過相對開放的平台,將資訊和經驗分享出去;世界便會以屬於這個時代獨有的方式,給你相對應的認同。」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