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值多少钱” 那些分享经验的人(4)

 
“我值多少钱” 那些分享经验的人(4)
2016-01-06 09:51:25 /故事大全

随着“在行”上同类话题的专家不断出现,姚笛开始提高自己的价格,一开始是每档各增加100元,通过价格来标定自己的服务质量。“服务类产品是特殊的,在服务没有发生时无法判断其质量,消费者有一个心理上的趋向,会认为价格贵的会更好些。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上遇到了困难,需要找个合适的人帮他解决,如果三个行家分别报价200、300、400元,他更可能选择最高价的那个。”另一个让姚笛颇为得意的是他的差异化定价策略。他在自己的职场话题里设置了初、中、高级的组合,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全面专业的形象,同时因为这个系列里高端价格的存在,会让人产生其他价格的产品服务相对超值的印象,有时他还会出一些促销策略,比如在话题简介里说明,此话题将在几天后涨至1000元,推动学员尽快下单预约。随着约见人数和好评的不断增加,姚笛像淘宝皇冠店铺一样,产生了巨大的马太效应,尽管他的职场课程价格已经分别涨到了600、1200、2000元,远高于同类话题的行家,但想见他的仍有700多人。

姚笛绝对是一个精力旺盛的行家。平均每月见10个以上的学员,每次约见算上来回路程和等待时间,有时会超过4个小时,把这400多个小时的时间折算成工作时长,相当于多了至少50天的工作量,比别人多上了两个月的班。

姬十三在描述“在行”模式时用到一个“认知盈余”的概念。“认知盈余”是美国人克莱·舍基在同名书中提出的观点,人们凭借自己的意愿来消费自己的自由时间,通过新型媒介的互通互联,原本坐在电视前消磨掉的休闲时光被用来再创造价值,并通过媒介的分享,让平庸逐渐累积成卓越。这种“认知盈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维基百科,再比如国内的豆瓣、知乎,人们完全凭借兴趣来创造优秀的内容,“在行”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让这些内容获得金钱上的回报。

姚笛在工作之余很愿意去分享自己多年来的职场经验。职场新人的问题相对容易,他需要准备的时间也短,这个话题就约在某个工作日的晚上。其余的都约在周末,一天一个,利用他周末带孩子奔波各大补习班的空当。“反正也是坐在咖啡馆里看书,不如找人聊聊。有时也把学员约在公园里,边走边聊,两个多月下来瘦了10斤。”

面对面的意义

师北宸在收到邀请三个月之后才选择加入“在行”,除了在找更适合的题目,也是因为意识到私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要从他健身说起,他已经坚持运动三年,保持每周一到两次的健身频率,但减肥目标始终无法达成,直到今年他请了一位私人健身教练,结果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就瘦身成功,减掉了20斤。在这个过程中,他总结了成功的经验:首先是教练纠正了那些平时很容易做错的动作,保证动作标准和运动安全,同时他也发现以前的运动强度简直不值一提,有私教在,单位时间的运动效率大大提升,另外教练在精神上的鼓励作用也非常大,这让他在容易松懈的时候能坚持下来,并且在设置目标和验收时予以督促和反馈,两个人一起练也增加了趣味性。

对于“在行”,他认为是同样的道理,“解决的是个性化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答”。他设计的四节写作私教课就源于这样的初衷,通过监督和陪伴,让学员能够战胜写作拖延症,让写作能力提高这件事变得简单而且更有效率。比如一篇文章怎么确定话题?太大的话题没法写,太小的话题又怕写完没人看;确定话题之后,一开始可能因为想到一个令人激动的观点非常兴奋,写了两段话后发现,自己缺乏收集素材、选取素材的能力,导致写作无法持续等等。这些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而细碎,显然有一个在身边的老师帮你出谋划策,随时指导效果更佳。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