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公式——访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里多先生(4)

 
伊顿公式——访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里多先生(4)
2015-12-25 14:13:30 /故事大全

托尼·里多:是的,高期望值来自学生自身,而不是家长或老师,这是我想说的。我到过别的学校,孩子们被推着逼着表现优秀。对期望值的理解最好来自双方共同的愿望。

缺乏期望值的问题更多是西方文化的问题,中国似乎没有。西方的孩子们不愿意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显得学习努力,因为这样不酷。然而在伊顿,孩子们在某方面表现优秀,这被同学们看作很酷,优秀赢得掌声。这跟学校的文化气氛有关。

这种气氛的形成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关。学生不希望老师站在教室中间指挥着他们,他们认为老师是鼓励自己干事的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文化气氛并非对每一个学生都管用,偶尔我也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肯努力,不愿意尝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们都很努力。

从我对中国学校的了解看,中国在期望值方面大大超过西方。中国学校里有人赢了学习奖或音乐奖什么的,都会得到全校的热烈掌声。中国对优秀和成功的期望普遍比西方强烈。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中国读者的,除了学生的内在主动性。

赵潇:中国的学校有表彰大会、成绩榜,优秀带来荣耀。你们也有吗?

托尼·里多:伊顿没有像其他学校那样的全校发奖大会或演讲大会,表扬在私下进行。例如某个学生取得某项学科成绩奖,他会被送到校长办公室来见我,我跟他谈话,祝贺他取得的成就,还会赠书奖励。我们不搞在人群面前高调彰显的形式,这点跟别的学校不同。然而伊顿人对优秀的追求很强烈,因为它已成为伊顿文化,深深植根于伊顿土壤,不需要太多的公开显示,不需要大人们来推动,学生们真心认可,这就足够了。

男孩子们会私下交谈,学生们很清楚谁在做什么,谁取得什么成就,谁得了购书券。就像在橄榄球队里,都知道谁是优秀球员。

通常是他们太过于努力,要干的事情太多,学业、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各种各样。他们需要学会说:不!停。

赵潇:他们有没有感到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

托尼·里多:有,但这很自然。压力来自他们自己,老师不用告诉他们。男孩子们天性喜欢竞争,你意识到别的学生在做什么,谁得到校长赠书。你希望做得更好,男孩子的天性。干得好,同学认可。

任何人在某方面有长处,都会得到同学们的热情看待,这样的文化氛围我很欣赏。举个例子。两三年前我们有个男孩,从13岁一进校,就很热衷服装设计,男装女装都搞。到18岁毕业前他在学校里举办了一个时装展,相当漂亮,连有名的专业模特都从伦敦前来参观。学生们反应如何呢?他受到那些喜欢音乐、体育、读书的男孩子们的热捧!换一个学校和环境,如果一个男校的男孩子爱好时装设计,很可能遭人歧视。

赵潇:这样的文化气氛是否归功于伊顿特有的住宿制度呢?

托尼·里多:有影响。住宿学校,团体里每天每分钟里发生些什么,大家都知道。走读的日校比较难做到这点。

赵潇:说到优秀,进入伊顿,除了交高昂的学费,还要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新生录取有哪些条件呢?

托尼·里多:13岁入学看三个方面:第一,学习成绩要好。我们不是完全按考分录取最高的,但学习能力强是一个因素;第二,要有学习以外的某项技能或热情,孩子喜欢而且擅长的,能够和别的孩子一起做的,什么都行,比如踢足球,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打球;第三,感情上的适应能力,适应全天候的住宿生活。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上住宿学校。

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快适应住校环境。有时候也会有孩子,比如学习非常好,拉一手漂亮的小提琴,但是不合群。这样的孩子去别的类型的学校会发展得更好。

赵潇:怎么判断一个13岁的孩子是否有适应能力?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校长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