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盛筵(2)

 
古董盛筵(2)
2015-10-28 07:45:38 /故事大全

同时期黑国强到了美国,第一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国际艺术古董展(The International Fine Art and Antique Dealers Show,New York)。“当时每年博览会期间我都会去给安思远先生帮忙,做了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我对博览会的第一印象就觉得原来古董经营也可以这么干净优雅,不用蹲在仓库里面天天搬东西,也不用像在香港摩罗街那摆地摊模式的经营。古董展可以走出去接触很多不同的人,背后很多不同的工种在组织这个事情,比如有搭建的工人、装饰、设计、公关,第一个现代化的经营观念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这么来的。”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worth)是美国知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及收藏家,有着“古董教父”之称,黑国强在美国参加古董博览会并帮助安思远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国外的生意经营模式。与此同时,博览会的形式更带给他极大的触动,他希望香港也有同类型的博览会,为业界建立一条新的渠道以带动生意及认识新的顾客。

黑国强1978年开始跟着父亲黑洪禄学习家具经营。最初从洗笔筒、洗盒子,给家具打磨、上蜡开始,黑国强做了整整3年。他说:“其实当时很不喜欢,觉得这些活儿太枯燥,人又懒。我爸有一个修理家具的工厂,我也不愿意去,总希望早点回家。”可是现在,黑国强每天不去工厂看看就觉得少了些事没做。他说,每个时期人的心态都会改变。

1999年,黑洪禄同意儿子独立开店。同年,安思远退出博览会,并推荐黑国强参加。由于有安思远的推荐,黑国强获得了最好的展位。单飞后的黑国强,以自己的名号“研木得益有限公司”去美国参加博览会。当时的美国处于最近几十年经济最好的时期,容易找到不错的客人。很多看展览的人都会询问,表示对中国家具有兴趣。黑国强说:“我们这个行业不管在内地还是香港都是保守做法,对东西总是藏着掖着卖,能参与的人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亲戚就是朋友。而国外的古董店、画廊,则是公开化的,并且从大学请来教授或学者,从学术上进行讨论。所以当时只要有人愿意来咨询,都是对我一个很大的鼓舞。”

黑国强第一次参加博览会带去了10件左右的家具,在开幕当天就卖出一件黄花梨的大条案。黑国强回忆说:“当时开幕式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位太太来看家具,她问了很多问题之后很满意地走了。第二天我记得快闭展的时候,一位先生进来也是在看同样的东西,然后告诉我说,他太太昨天来看过,随后问了几个问题,思考了可能不到30秒,就问能否给一个折扣,我说大概10%左右。这位先生马上就同意成交了。这是我自己头一次谈成一个很大的生意,所以印象特别深,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开放模式真的是行得通的。”

美国的博览会一年分春秋两次,黑国强从1999年开始,连续参加了5年。到2004年他决定不再参加了。“‘9·11’事件后,欧美市场开始走下坡,中国市场呈上升状态。”黑国强说,“家具不是主流,欧美客人富裕的钱可能拿去买楼或者是古典大师名画,家具多一件少一件无所谓。这个现象到2003年后尤其明显,再参加意义不大了。”此时,黑国强发现互联网普及,网上会出现很多资料,可是有超过一半都是不对的信息,先不说东西的真伪,光误传也会出现很多负面的问题。黑国强说,网络改变了我们这一行。逼着大家要站出来要不断地说、不断地推广、不断地介绍,让客人不要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后来发现最有效方法,就是站出来,面对面,我跟你谈,我教你或者你问我。

黑国强当时在参加最后一届纽约博览会期间,就决定要回香港做一个纯粹的“香港制造”的博览会。2005年黑国强在香港创办“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希望为行家与客人之间建立起一个平台。在香港,博览会都被归为商业行为,政府是不会插手支援,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对于黑国强来说,找展览地点是最大的难题。黑国强说:“头两届根本进不去现在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因为香港很多年没有办过这种古董、艺术品的博览会,会展中心不确定你是否具有专业办展的水平和能力,不是有钱就能进。”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划,2006年黑国强正式公开宣布将举办“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就在消息宣布没多久,突然又冒出几家要在同时期做展览。虽然当时黑国强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他和太太,外加一个助理——可他并不担心。“有竞争是好事,但我不认为这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情。我的知识根源来自我父亲,我也有十几年参加展览的经验,两者结合才可能做成这件事情。”面对竞争,黑国强抱着非做不可的心态决定一搏。他说:“如果不行,我回去卖古董,也能赚钱,可能人生就没有那么大的乐趣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