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物流中的早期创业者

 
东西物流中的早期创业者
2015-09-29 15:43:02 /故事大全

魏徵:葡萄酒宗师

但凡对中国历史有些许了解,都不会不知道魏徵。作为唐初“贞观之治”时期的一代名相,他留下了从“以人为镜”到“梦中斩龙”的一系列故事。不过,在朝廷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葡萄酒酿酒师。

中国葡萄酒最著名的宣传词至今仍是唐代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只是“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的断句并非没有可能,而且三件东西在中国史籍中的记载都有些模糊不清:“葡萄”恐怕不是如今人们想当然的红葡萄,“美酒”未必是想象中的葡萄酒,“夜光杯”也很可能并非如同今天的玻璃酒杯一般晶莹通透。

提及中国葡萄酒酿造史,有人很乐意说:“丝绸之路八千里,葡萄美酒三千年。”对仗是否工整到打油暂且不说,后半句可惜很可能不是事实。中国历史太习惯“上下五千年”的说法,以至于但凡好点的东西不加个三五千年就对不起祖宗,中国葡萄酒酿造史中就藏着这样的陷阱。《诗经》中的一些诗句似乎证明中原地区在殷商就有了葡萄,但正如煎鸡蛋和鸡蛋不是一回事,有葡萄并不意味着有葡萄酒,何况中原土生的葡萄并不适合酿酒。周穆王见西王母也不过得了个身份暧昧的“水精”夜光杯。《周礼》中提到天子的果园有一句“树之果蓏、珍异之物”,被郑玄注为“珍异,蒲桃、批把之属”。且不论这依旧不算有葡萄酒的证明,《周礼》成书于战国、郑玄是东汉人物,两者都难算作“目击者证词”。

西域葡萄酒东传史中最“文艺”的传说是根据《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衍生的“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在民间葡萄酒故事中,“汉使”被演绎为张骞,而且补充说“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事实是这位汉使出使时张骞已经故去至少10年。张骞在世时,有关葡萄酒只对汉武帝简略提到,他与汉武帝的兴趣显然更多集中在大宛的“天马”上。作为“天马”的饲料,在汉武帝心目中苜蓿其实比葡萄重要,宫苑遍种的葡萄和苜蓿也更近似向“外国使”炫耀的“景观工程”。至于传说中的“酿酒艺人”,《大宛列传》通篇从未提到。

据张玉忠《葡萄和葡萄酒传入我国的考证》,葡萄酒酿造技术在东汉时期才由西域粟特人经营的酒坊带入,但由于中原民间偏爱传统米酒,该技术直至南北朝都只限于粟特人所知,葡萄酒都被视作珍异品独为贵胄享用。中原真正开始从西域引进葡萄酒酿造技术,正是魏徵所在的唐初,随即在宋代出现近千年的断层期,以致出现了仿造黄酒酿造法的加曲发酵法。西域葡萄酒酿造法再度进入中原并达到鼎盛是在元代,但明代再度没落,直至清末略有恢复。葡萄酒在中原的命运延续着简单而残忍的模式:倘若政权掌握对北方与西域民族的控制权,葡萄酒就会兴盛,反之没落。经过如此的起伏,中国古代葡萄酒能够与1892年张弼士的“张裕”葡萄酒直接对接的历史甚至不到200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