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尧锦 给沉香另一重生命(3)

 
郑尧锦 给沉香另一重生命(3)
2015-09-29 16:06:22 /故事大全

冥想

沉香的这些特点,也为雕刻带来巨大挑战。郑尧锦取出一件在越南红土埋藏的沉香,由于埋藏土里的年代久远,沉香的表层几乎腐朽,这种沉香雕刻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不用特殊的技法,一刀下去,两边都会掉落,在雕刻红土沉香的过程中,不但技法上要有宽度、难度,由于红土沉香内部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创作中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因此在他看来,国内现在几乎没有几人在真正意义上可以雕刻这种红土沉香。

除了对沉香本身的理解,在设计与雕刻时尽量保存沉香的自然特性,雕刻的精髓源于用心感受每件东西,深入理解所雕刻的事物。郑尧锦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构思和想象作品上面,在安静的工作室、在喧闹的KTV,甚至在火车上、在大街上,只要他愿意,闭起眼睛,随时就能想象每块沉香的细节,进入创作状态中。

郑尧锦并不愿意多谈他的创作状态。对他来说,闭目冥想,则进入到另一世界,他自己才是那里的真实主人。雕刻罗汉,他便幻想如果自己是这个罗汉,会营造成怎样一个空间。“这边最好来块石壁,石壁上有几棵枯树,甚至上面有几个点都是我自己想要的,就跟画一样,边上有一个小石台,放一个我喜欢喝的茶和茶杯,边上的溪流连流水的量是多少,发出多大的声音都是我想要的,不然水流太响会惊扰我,脚边的小草可能就是我桌上最喜欢的那盆菖蒲。”“雕花花开”,雕花的时候,他又会把自己想象成那朵花:“如果我是花,我要怎么开,从哪边开起,怎样开才能最美的绽放。”每一件作品他都当作是他自己,作品的每一个角落他都看作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每一个部分他都用心斟酌,他希望在他不在的时候欣赏他作品的人都能读懂他,与他交流。

说话间,郑尧锦拿出自己的几幅作品。一节细长的沉香被他塑造为一股喷薄而出的溪流,几只蝌蚪蜿蜒其中,跃然水间。一段插入古色古香花瓶中的沉香上面,趴着一只利用自然瘤结雕刻的蟾蜍,一幅“井底之蛙,看到天下”的动感。而在一盘用以供奉佛陀的果子中,栗子黑亮的表层上,自然的褶皱十分逼真,形态各具的核桃、花生栩栩若生。2008年,郑尧锦一个包含莲蓬、菱角、荸荠的《水生三宝》作品拍得222万元高价,据称,几颗真的莲子混杂其间,真假难辨。

郑尧锦并不过分强调雕刻技艺本身,在他看来,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雕刻更关键的是其背后作者的修养、原创能力与所表达思想结合的高度。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人们总能从中看出作者的修养、心性与状态,及当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匠人与艺术家的高下之分也正在此。

一个偶然的机缘下,郑尧锦结识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皖平,当时郑尧锦正在老街的店铺里雕刻一件竹雕罗汉,一位闲逛至此的老者被他吸引,驻足观看了半小时,看他把一段竹子变成作品,不禁赞叹他造型之准、动作之快。两人从此结识,孙皖平不时请他雕刻,并巧妙地提出很多修改意见。郑尧锦慢慢发现,经他指点修改的作品大不相同,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文人面目。此后,又在他指引下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学习各个历史时期雕刻造型的特点。

渐渐地,郑尧锦形成了自己早期雕刻独有的学习借鉴之路——“开始是自己雕,遇到什么问题,然后去看书,书看完了再去博物馆看实物,书画、书画与实际操作结合。”

让郑尧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重庆大足石刻佛像脸上的微笑,那种微笑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内心的那种平静,让他至今神往。

等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