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拓团:侵略战争下的受害者(3)

 
日本开拓团:侵略战争下的受害者(3)
2015-08-19 06:31:03 /故事大全

这些埋骨异乡的开拓团民,当初大都是因为在日本国内生计无着而在当局所许下的美梦中来到东北的。因为“每人每天配给的粮食只够吃两顿的,生活已经到了维持不住的程度”,而日本政府的鼓动则是“中国的地可肥了,一捏直出油,根本不用上粪。但因地多,开垦不过来,大部分荒山都白白地撂着”。水野百合子在1942年随丈夫参加开拓团来到了东北。一开始他们的生活的确得到了改善,分到了新的房子、土地、大米和上等的棉布配给,但很快他们就感觉到了不安。“房子是哪里来的呢?一打听才知道,都是中国人流血汗盖的。我们分到的那些油黑油黑的旱田和水田,原来也都是中国人种着的土地,因为我们来,才把他们都撵走了。”这种“坐享其成的野蛮掠夺”造成了众多开拓团民的紧张感,也事实上激化了他们与东北当地人民的矛盾——土地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

“日本开拓移民移居的先决条件,无论怎么说最大的问题首先是将适合于移居的土地买到手。在全满收买开拓用地这一重要工作,由开拓总局用地课负责,用地课的用地收买班分成南满班和北满班。南满班的主要目标是收买锦州省、奉天省等辽河沿岸地区的水田;北满以收买吉林、滨江,三江、牡丹江、北安、黑河、龙江等各省内的旱田和放牧地为主要目标。”曾经担任伪满洲国北安省绥棱县副县长的赖田幸三郎详细地记录了收购东北土地的过程,“当时的收买地价,因地区(南满、北满)、人口密度、交通、耕作地状况等因素,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且还有要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异。为计算收买预定地的地价,必须收集所有的数据,在做出预算的基础上,决定预定地地价。大体上,熟地分成上、中、下三等来定价,平均地价一晌为70~80日元,未耕地、荒地是在20~30日元左右。然而所买之地全都是以惊人的便宜价格收买的……”

强行低价收购土地造成了东北内部的移民问题,大量失去土地的东北农民流离失所,如果不愿意被开拓团雇佣种地,就只能离开当地另谋生计。而对初来乍到的日本开拓民而言,东北寒冷的气候与落后的生存环境,也同样让他们难以适应。日本移民不熟悉中国东北的耕作环境和旱作农业的耕作方法,使土地的粮食产出量极低,虽然土地的播种面积在不断增加,产量却逐年下降。一名开拓团“逃兵”后来在大阪《每日新闻》中描述:“当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即知道,在日本与我们所说的关于移植者的生活,其实完全与实际环境相背驰的,吃不上米饭,缺乏住房,每月只给5元伙食费,加上中国军队的袭击,使我们对前途感到绝望。”

为了巩固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1938年,日本开始在国内招募“青少年义勇军”和“大陆新娘”,作为开拓政策的补充。1938年1月,日本拓务省制定了《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募集要纲》,并开设满蒙开拓青年义勇队训练所,开始募集青少年进行农业、军事等综合训练。青少年义勇军以16~19岁的青少年为主,以补充壮年移民,训练期间实行军事化编制,首先在日本国内的茨城县内原训练所训练2~3个月,然后再以原中队建制送往中国东北各地训练所训练3年,结业后应征入伍或者加入开拓团。日本政府在招募青少年义勇军时使用了各种招数,通过报纸、杂志、电台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宣讲义勇军的“国策意义”,吹捧义勇军是“少年屯田兵”,以建设“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新满洲为使命。《开拓行》、《满洲开拓之歌》等电台反复播放的歌曲都旨在唤起青少年进军“满洲”的热情。

1939年,日本政府同样以煽动性的宣传手段来招募“大陆新娘”,号召国内17岁到25岁的女子嫁到东北,与单身的日本开拓民相结合,以使日本开拓民长期居住在东北,实现传承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的目标。日本民间组织爱国妇人会提出“军人舍命、我们拼命”的口号,号召会员们“结婚报国”。宣传辞令中将开拓民所住的村庄称为“皇村”,使用的铁锹称为“圣锹”,出生的婴儿则享有“大地之子”的荣誉,还特别强调本国出身贫贱的女性迁往满洲以后,可以与具有高等社会地位的男性移民结婚。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