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大佬的周末(2)

 
机构大佬的周末(2)
2015-07-28 10:50:08 /故事大全

朱建洪在圈子里被称为“九哥”,他黝黑的外表和板寸头让人增添几分江湖遐想。但实际上,他是80年代末的大学生,毕业于计算机系,之后在深圳当了5年程序员。就是这个身份,让他得以在回到上海后接触到股票交易指数的编程。

1996年初入股市,时值互联网泡沫开端,那轮长达五六年的牛市让他赚了40万元。但2000年之后互联网泡沫破裂,让他连本带利又亏损了20万元,那个时候开始警醒到自己对金融的理解远远不够。

对于老上海股民,对金融的理解大多从涉足股票开始,但真正跳脱出来成为“大拿”则绝对不是凭每天守着K线图。而朱建洪的炒股轨迹也多少折射出大部分老上海股民“发迹”的群像,那就是先在90年代末期尝过甜头,再蒸发,之后痛定思痛地系统性学习,混迹在草根的江湖中论资排辈,2007年牛市一来打个翻身仗。

“人只有在熊市的时候才知道要去学习。”他说。也是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金钱蒸发的阵痛之后,有两年半的时间,他几乎足不出户,在家里从经济学原理读到《资本论》、《大逻辑》、《小逻辑》。与此同时,股民开始借助网路论坛风云际会,朱建洪在当时涌现的各种炒股论坛如“K线论坛”,“金银岛”上都担任了总版主,积蓄了一定人气。

漫长的熊市中,闭关苦读,并结识民间高手,朱建洪在一种不自觉的执拗中从程序员蜕变成股票玩家。把他请出山的是2003年一档股市广播节目“股市大家谈”,之后又是电视节目“今日股市”。他还记得,当时所有跟他并坐的嘉宾都是有职业分析师从业证书的,而他的头衔是“独立分析人”。

随着“对的次数越来越多”,一个底层炒股者的风头渐渐盖过了职业人员。在2007年末的牛市中,他又凭借40万赚到了770万元。那一轮牛市之后,市场再次经历了6年的“底部震荡史”,但他的“粉丝”在“线上线下”开始猛增。

牛市的时候只要持股就可以,但散户最需要你的是震荡的时候,他们需要意见领袖。2009年朱建洪生日那天,全国各地飞来了300多名“粉丝”,包了饭店的两层。而那时在线上,他有3个QQ群,超过1000人。

也是在那一年通过熟人介绍,朱建洪进入华鑫证券担任中台理财经理。中台业务相对务虚,并不像前台经纪人有业绩指标考核,从而得以让他开始研究各种股票组合。

“股民虽然每天会看到不同消息,但是解读能力不够,明明利好会解读为利空,反之亦然。你即使知道互联网+、国企改革等概念但不能判断有多大价值。”朱建洪觉得,自己就像一名猎人,可以天然地嗅到猎物的所在,甚至能感觉到政策背后的推动力、资金来源和资金的大小。

“20个中保两个”

圈子里的高净值金融人士,绝不是只靠本职工作挣一份工钱,也不能只靠炒股。他们同时也在VC、PE等资本运作上活跃,炒股炒得好的就能再跳一跳身价上亿。

华灯初上的时候,朱建洪的私募界、理财界朋友纷至沓来,在一家极隐蔽的老上海饭馆里开始又一轮饭局。席间,他们不提个人账户的输赢面,带来的都是一天以来行业内的洪水般的消息。

某第三方理财平台经理许林(化名)在白天看到了清水源私募基金爆仓的管理层会议视频。“好多客户都指着三名主管骂是如何做‘风控’的。”另一位有着20年私募史的投资人张晖回应道:“这是无法做‘风控’的,杀跌停中反应也来不及。”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