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三农”:法国的农村治理

 
重提“三农”:法国的农村治理
2015-07-07 14:20:44 /故事大全

“三农”问题,十余年前媒体和学者议论较多,自从网络普及以来,这类原本很容易在线上展开的话题却似乎日渐式微,以至于今天说起“三农”,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温铁军、李昌平这类“三农”议题代表人物的名字,而“三农”话题本身,却显然已是明日黄花,少人问津了。也难怪,眼下又有哪桩事情不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呢。当年把经济增长点寄托于“三农”的诸公,如今早已还原为名义上的布衣,此一话题过气,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不过于建嵘不同,他关心别的议题,那是作为意见领袖的社会关怀;关心“三农”,则是本分:身为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岂有不关心“农村问题”之理?

于建嵘的《访法札记》出版于今年,主体部分却是作于七八年前的旧笔记。作者2007年4月在法国考察劳工群体,尤其是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时,于每日访问结束后对当天访问所得择其要点作一记录,这样的笔记总共作了35篇。因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笔记,行文一板一眼的,初读并不引人入胜,难得的是全篇皆为“干货”,所以读第二遍时,还是忍不住生出很多遐思。

作者开篇便介绍了法国的各类农民组织,亦即农会,因作者此行最重要的主题,即是访谈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在法国,这类组织简直可说是遍地开花。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实行会员制、加入者广泛的各类农民工会,如法国农业总联盟、农联盟、农业同盟、农业工会全国总联盟、青年农人中心等。这类机构为保护农民权益,常针对政府政策提出反对意见,并经常为此组织会员开展罢工等活动,以期改变于己不利的政策。而参加者多为农场主和农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农民协会,主要关注农民和农业的未来发展。这类技术色彩较浓的机构,对政府政策一般持中立态度。此外还有半官方性质的公共组织如农业议会,每个法国农民都自动成为该会会员。该机构类似于行业议会,既承担政府智库的功能,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也服务农民,组织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帮助农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同时还做一些农业环保类的公益项目,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本书里于建嵘见过的每一位法国人,都无不将其所在机构工作的第一要务,定义为“维护农民/农场主权益”。

其实说起来,法国的行政体制之官僚化程度之深,也算是出了名的,这一毛病,多少还波及被“泛行政化”了的众多民间机构,想来农会之类的组织大概也不能完全幸免,工作效率并不怎么高,自然也是可以想见的,这也是令作者访问的一些农户颇感无奈的地方。不过好在无论怎样效率低下,不少农会组织的负责人本身就是农民,即使当了农会负责人,也并未脱离土地,只是每周固定安排一些时段来处理本机构事务,其余时间仍需返家打理农务。在任期间,仅由机构支付一点微不足道的补贴,以弥补机构负责人缺席农场工作而带来的损失。卸任后,这些主席、副主席、委员也就顺理成章地继续回去做全职农民。如此制度设置,既保证了农会负责人作为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利益表达者,其心理天平会天然地偏向他所代表的群体,消弭了其过度官僚化的危险,又能帮助那些对公共事务真正感兴趣而又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农民在竞选中脱颖而出,为维护农人的利益工作,而不会轻易沦为顶着一个头衔四处寻租的“在位者”。

无疑,这样的制度设置远不是什么天才的发明。说千道万,所谓“利益表达机制”,也总要建基于表达的自由之上。舍此,便不会有利益的动态均衡,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也就永无可盼之日。若说法国农村的治理比之于吾国尚有可取之处,这一点“奥秘”或许就是—自然,即便在吾国,这也早不是什么“奥秘”了。

《访法札记》

于建嵘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版

文∣马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