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冷时 别忘给别人添把柴

 
自己冷时 别忘给别人添把柴
2016-12-30 10:58:25 /故事大全

1997年,山东省临沂市的朱呈镕遭受到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打击,她下岗了。整整7天,她一直呆坐在家里,对于一个已经41岁的女人,再找一份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到了第8天,朱呈镕想明白了,下岗了也得活着呀。她想做点小买卖,上街转了半天,发现没什么适合自己做。无奈之下,她只好将就着买了一辆三轮车蹬。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也挣不了多少钱,日子过得苦如寒冬。

1999年10月的一天,朱呈镕回老家平邑县走亲戚,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树上的山楂都红透了,在风中摇曳着,非常好看。可侧耳细听,里边却传来一了阵阵砍树的声音,原来是个老农光着膀子在砍山楂树。朱呈镕看着觉得可惜,忍不住上前询问。老农告诉她,平邑前几年大量种植山楂树,到如今造成了山楂过剩,每斤只能卖到2分钱,连本钱都不够。

看老农一边砍一边摇头叹息的神情,再想想自己的境遇,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在朱呈镕心里油然而生。她想,这么好的山楂,正是做糖葫芦的好原料啊,就算自己做不出来,说不定临沂有人要,自己干脆冒点风险,帮帮这位可怜的大爷吧!她当下和老农以0.05元1公斤的价格谈妥,并留下地址和电话,付了200元钱的定金,让老农把山楂直接送到临沂去。

没出两天,4辆大拖拉机送来了9000公斤山楂,小山一样堆在了朱呈镕面前。得知妻子没跟自己商量,就花近5000元买了一堆破山楂,朱呈镕的丈夫王仪伟气不打一处来。朱呈镕也觉得挺委屈,向他解释了事情的原委,“我看老人家挺可怜,不就是想做点善事吗?”

“善事?你自己都被蚊子叮了,还有心给别人挠痒痒啊!”

朱呈镕赌气说:“这批山楂要是卖不掉,我就把它们做成糖葫芦卖出去!”

话是这么说下了,可一连跑了几天,也没人要这么多山楂。朱呈镕没办法,只好真的做起糖葫芦来。这东西看着简单,可一动起手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为了尽快掌握技术,朱呈镕白天走访一些做糖葫芦的小作坊,晚上就自己反复实验。入了这个行当,她就发现了问题,那么多卖糖葫芦的,竟然都是有核的,她想,要是做出无核的,大家吃着方便,肯定更受欢迎。她就动员起全家人,孩子挖核,丈夫做小竹签,她就熬冰糖。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朱呈镕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无核冰糖葫芦。

此时,春节将近,朱呈镕带着一箱冰糖葫芦作为礼物回到娘家,想让家人评价一下味道如何。不成想却遭到了大姐的一顿呵斥,原来冰糖葫芦的糖太黏,愣是把大姐的假牙给粘掉了。

朱呈镕难过地回到家里,她琢磨肯定是糖熬的火候不对,糖熬嫩了就粘牙,熬老了就苦。怎么才能把握好火候呢?她去向一个当地有名的厨师请教,可人家说什么也不愿意把技巧告诉她。没办法,只好偷艺了。她软磨硬泡地赖在那里,然后趁师傅转身去拿山药时,把藏在袖子里的温度计插进锅里看温度……

经过反复试验熬糖温度,朱呈镕终于做出了既不粘牙又不苦的无核冰糖葫芦。她又不断丰富冰糖葫芦的品种,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酱甚至熟鸡肉、牛肉等等。她把夹心糖葫芦再拿给大姐和父亲一尝,果然没有说不好的!

当初购买的那9000公斤山楂,除了实验用掉几百斤以外,全部烂掉了,但此时朱呈镕信心十足,当年,她就注册了“朱老大”的商标,准备大干一场了。2000年4月5日,“朱老大”冰糖葫芦上市了,仅仅一天,700支夹心冰糖葫芦全部卖光!没过多久,“朱老大”的名声很快就在临沂的大街小巷以至省内外的大中城市叫响。朱呈镕再接再厉,又研究开发了不化糖的“新品夹心冰糖葫芦”,能在常温下保持3个月不化糖,形成了豆沙、草莓、果酱、巧克力等十几个品种,一个遍及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络也建立了起来。

如今,朱呈镕利用“朱老大”的品牌影响力,进军速冻水饺、餐饮、三轮车出租公司等领域,发展成为了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企业员工1500多名,年销售收入达到几个亿的企业集团。

朱呈镕从小小的糖葫芦起家,竟然做成了如此大的产业,她的起点,只是当初“自己冷时,别忘给别人添把柴”的一个善念。世界有时就是这样公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财富缺少了温度,也会失去生命。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