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满地

 
艾蒿满地
2020-12-29 16:47:00 /故事大全

梁柱生

艾蒿满地,高过人头,空气中充斥着一股苦涩的气味。指挥长程军一下子冒火了:“梁赞,你们村的土地大面积撂荒,到年底咋个脱贫?”

梁赞说:“撂荒也是不得已,我们主要搞劳务输出,一人打工,全家脱贫……”

程军生气道:“对于光棍或人数少的家庭,一人打工,的确可以全家脱贫,可对那些一家七八口人十几口人的家庭,一人打工,全家就难以脱贫,还是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双管齐下!”

梁赞对程军打断他的话有些不悦:“指挥长你有所不知,我们村在全县海拔最高,条件最差,松树都长成了灌木,种土豆产量低,品相不好,根本卖不出去,不如不种,让土地撂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程军暴怒:“你这是诡辩!撂荒就是金山银山?那大伙儿啥也别干,都让田地撂荒得了,我们还大老远跑来帮扶干吗?亏你还是第一批援彝干部!我看你是忘了初心,开始懒散混日子!限你一个月内发动老百姓把撂荒的土地复耕,不然我撤你职!”说完气呼呼地上了越野车,到下一个村检查去了。

两年前,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太白市对口帮扶彝区的火源县,为期5年。梁赞作为第一批援彝干部,到拖觉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因村子自然条件全县最差,太白市对口帮扶火源县脱贫攻坚工作前线指挥部给的脱贫期限是5年。可当时梁赞对脱贫艰巨性认识不足,说5年时间太长,我看用3年时间足够了,再用一两年时间巩固脱贫成果。

前任指挥长对梁赞的信口开河十分不满,严肃道:“梁书记,军中无戏言!”

“愿立军令状!”年轻气盛的梁赞脱口而出,并当即写了保证书,同时发誓似的说,“拖觉村不脱贫,我不回太白市!”

两年多以后,第一批援彝干部包括前任指挥长,不论帮扶工作干得如何,都轮换回太白市了,并且因为援彝有功,人人都在职务或职称上有了升迁。而梁赞因为立了军令状,他所帮扶的村子尚未脱贫,所以留了下来,与第二批轮换上来的援彝干部一起继续奋战。第二任指挥长程军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40来岁,雷厉风行,一到火源县,马上赴各贫困村检查,发现其他村子都积极发展产业,只有拖觉村毫无作为,土地撂荒严重,所以大光其火。

在另一个贫困村检查时,程军发现该村大力发展附子、白术、川续断等中草药种植,丰收在望。他心里一闪:难道拖觉村也是发展中草药?那些一人多高的艾蒿就是他们的主打产品?唉,都怪自己太性急,不等梁赞把话说完就发火。但他很快否定了这一想法,因为拖觉村那些艾蒿高矮疏密不一,根本就不是种的,而是野生的。艾蒿是中草药不假,但全国各地到处野生,生命力极强,除都除不尽,没有人会去种它。拖觉村的遍野艾蒿,就是土地撂荒后自己长出来的,自己没有错怪梁赞。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程军给梁赞打电话,但没打通。他知道拖觉村偏僻,手机常没信号,又转打村主任的电话,打通后便问道:“土呷主任,你们村的艾蒿咋那么多?”

土呷正在鄉上办事,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村其他东西不长,特爱长艾蒿。种庄稼,艾蒿是杂草,拔都拔不赢,甚至打除草剂都打不死,根系太发达。这两年,外出务工的人一多,土地一撂荒,艾蒿长得就更多。偏偏这东西气味大,牛羊都不吃,一些地方的艾蒿茂密得都找不到路了。”

“我刚才到你们村看了一下,整个就是一个荒村,哪有一点儿新农村的气象?所以我对梁赞发了一通火。你们要尽快把艾蒿除去,让土地复耕,种上洋芋。”

“程县长,现在6月份,不适宜种洋芋。”

“那也要尽快把艾蒿除去,把地翻一道,等种洋芋的季节一到,马上就种。”

“好的,县长。另外,我们村的艾蒿之所以长得那么好,是因为前两个月下雨后,梁书记派人去给那些野艾蒿撒尿素,那尿素是他自己花钱买的,所以艾蒿蹿得一人多高。”

“什么?还给野艾蒿撒化肥?天下真有种艾蒿的?梁赞是不是有毛病啊!”程军觉得不可思议。

“我也在估摸着,是不是帮扶2年没脱贫,闷出神经病来了。”

“他会不会想在端午节叫村民拔艾蒿去卖增加收入?”

“我们彝族没有过端午节的习惯,再说端午节已经过去了。艾蒿在当地既多又贱,一般是砍来当柴烧。”

“那梁赞为什么要给野艾蒿撒化肥?”

“我依稀听村支书说,梁赞的女朋友姓艾,叫艾绿,听说最近要到火源县拍什么写真。当年张艺谋拍《红高粱》,叫人种高粱,现在梁赞为了给女友拍写真,自费给野艾蒿撒化肥,浪漫哪!”

“什么浪漫,弄得像个野兽出没的蛮荒之地,砍掉!下周省督导组要到火源县检查,梁赞的手机打不通,你把我的话转告给他!”

挂掉电话后,程军恨铁不成钢地想,拖觉村这块硬骨头不啃下来,火源县就脱不了贫,这可是关系到很多老百姓的事情。梁赞如果实在不再适合担任拖觉村第一书记,等把火把节忙过,马上把他撤换下来。时间不等人哪!

过了几天,土呷打电话向程军汇报,说拖觉村的野艾蒿全部砍光了,在砍之前,艾绿来了一下,梁赞用单反相机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她以一人多高的艾蒿林为背景拍照,的确很漂亮。“我专门问了梁赞,为什么那么喜欢艾蒿?他说因为女朋友姓艾,看到艾蒿就想起女友,扶贫的日子就不那么单调了……”

程军被气笑了:“没想到援彝干部还出了情种贾宝玉!”

不过他现在没时间处理梁赞的事情,他在忙火把节的筹备工作。因为火源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今年火把节搞得格外隆重,以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自信,提振精神,激发动力,进一步坚定脱贫攻坚的决心与信心。其中最大的看点是:打造一项扛旗世界纪录——“世界上火把数量最多的火把节”。

在火把节前一周的新闻发布会上,程军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路记者正式宣布这一消息。很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产生了轰动效应,火源县火把节期间的所有酒店旅馆被预订一空。

世界上火把数量最多的火把节,火把数量是多少?30万把。火源县20万人,这就意味着人手一把,还有10万把是为外地游客准备的。到时30万把火把齐燃,能把整个大凉山映得通红!

为把30万把火把凑齐,火把节筹委会以每把10元的价格敞开收购。可当地老百姓因为定向思维,火把跟往年一样,只为自家准备,并没有富余的,即使有也不多。

凑不够30万把火把,怎么申报“世界上火把数量最多的火把节”扛旗世界纪录?就是申报也通不过。可新闻已发布,各大媒体也已报道,这不是要闹笑话吗?

程军连忙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乡镇从速准备火把。各乡镇长都面有难色:申报“世界上火把数量最多的火把节”扛旗世界纪录一事,虽然年初就听说,可并没有给各乡镇下达准备火把的任务,以为县上统一规划,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也没多问,现在突然叫准备火把,来不及了。

程军反问:“怎么来不及?现在离火把节开幕还有4天。我刚才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大概还差10万把火把。全县30个乡镇,一个乡镇赶不出3000多把火把?”

“3000多把火把是能赶出来,但现在赶出来的火把都点不燃。”

“为什么?”

“因为火把节的火把都是用艾蒿捆扎的,每把像胳膊一般粗,一人多高。这几天是阴雨天,现砍艾蒿,4天时间根本就晾不干,没法点燃。”

程军愣了一下,他一直以为火把是用竹子做的呢。这才想到火源县海拔高,没有竹子。“那能不能到周边县份收购?”

“也难,周边县份包括整个自治州都在举办火把节,哪有多余的火把卖给你?”

程军正在着急,放在会议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看是火把收购组组长打来的,连忙压低声音说:“火把的事,我们正在研究……”

对方高兴地说道:“不用研究了,10万把火把已经运来了!”

“真的?哪儿运来的?”程军大喜过望。

“拖觉村。”

梁赞他们!程军脑海里闪过了满地艾蒿的情景。他宣布散会后,马上驱车来到火把收购点,看到许多牛车、马车、拖拉机、农用车、大卡车拉来了一车车火把,工作人员正在卸货清点。火把堆积如山,梁赞跑前跑后,忙得一头大汗。看到程军,他走了过来:“报告指挥长,拖觉村10万多把火把已经运到,有多没少!”

程军拿过一把火把仔细看,的确是用干透的、打去了叶子的艾蒿捆扎而成的。据说这种火把利火经燃,燃烧时还会散发出幽幽的清香。

“原来你小子几个月前给野艾蒿撒化肥,就是想让它长高做火把?”程军问。

梁贊说:“没错!我年初得知县上今年准备申报‘世界上火把数量最多的火把节扛旗世界纪录后,就决定趁机捞一把,因为到时肯定要收购很多火把。正好我们村长了满地的野艾蒿,为什么不加以利用?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

程军不悦道:“那你上次为什么不跟我明说?”

“你一看到满地艾蒿就发火,我插得上嘴吗?还有,我对你那种不深入了解情况就下命令的工作作风不满,所以……”

程军沉思了一下,觉得梁赞说得对,以后要注意改正。

“是的,我不该叫你们砍艾蒿复耕种洋芋。”他检讨说,“我初到彝区,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有时心里着急,难免指手划脚。”

梁赞说:“你叫我们砍艾蒿是对的,那时离火把节只有一个多月,必须砍,这样艾蒿才会晒得焦干,做火把才好,但复耕种洋芋就是瞎指挥了。这里的冬天冷到零下11度,秋收后都没法种东西。我打算明年开春后,在撂荒的土地上撒上草籽,种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程军问:“你哪来的本钱?”

梁赞朝运来的10万把火把一指:“10万把火把为我们村挣来了100万元,现在我们村已经脱贫。我们要用这100万元扩大畜牧业,巩固脱贫成果。”

这时一个姑娘走过来,梁赞向程军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艾绿。”程军笑说:“我听土呷说了,上次你到拖觉村拍艾蒿写真,效果很好。”

艾绿说:“拍写真只是顺便为之,我主要是来看看火源县的艾蒿够不够扎30万把火把。我看了拖觉村后,放心了。”

因为她是扛旗世界纪录的认证师之一。

(图◇洞庭渔翁)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老局长求情
下一篇:存酒三杯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