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希望之灯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点一盏希望之灯
2014-11-14 10:32:36 /故事大全

文/宋战利

有人说王永会“穿得不像个人样”。

的确,这个21岁的大学生,只有两条旧裤子,且又瘦又小,一站起来就露出半截袜子。7年来,一件旧绿军装和一件旧夹克衫在身上换来换去。只有到了冬天,他才会穿上最值钱的一件衣服——上初二时买的一件短呢子大衣,现在早已旧得发黄了。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穷学生,7年来,省吃俭用,资助一个山里的穷孩子从小学上到初中。

7年前,他14岁,还在上初三。一天,他从一份“希望工程”的宣传资料上得知,20元钱就能帮助一个失学少年重返课堂。第二天,王永会就向父亲要了20元钱汇往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一个月后,他接到了寄自洛阳市洛宁县马店乡焦河小学的一封信:

尊敬的永会大哥:

您好,收到你寄来的20元钱,今年有钱交学费了。父亲去年患癌症去世,妈妈领着两个姐姐和我过日子,家里很穷,很穷。父亲去世后,我一直辍学在家,现在已经重返课堂。谢谢您,大哥哥!

张卫东

寄钱之后,王永会一直希望能等来回信。但信来了,他却感到不轻松:“他今年能上学,明年咋办?以后呢?”从那以后,每月5号,王永会都要把自己那个小小的储蓄罐里的钱倒出来,将一把把毛票、硬币换成整钱。一元,两元,五元,不管多少,王永会都要寄给那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山里的穷孩子。5年从未间断。

后来,王永会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他没有忘记把这个喜讯告诉张卫东,顺便鼓励他。但张卫东的回信却让他非常失望:“我家里很穷,读书再多,在山沟里又有什么用呢?家里就我一个男孩子,我想,还不如现在去多种些地,挣几个钱,也减轻一下妈妈的负担。”王永会有些恼火,难道自己5年来的努力要前功尽弃了?不行,决不能让他辍学。他写了一封长信,力劝张卫东要坚持上学。信发出后,王永会还不放心,在一个月内,他接连写了5封信,直到张卫东回信保证:“从此以后,决不再提辍学的事。”王永会才松了一口气。

当然,大山里头的张卫东不会知道,那个一直给他寄钱的哥哥,几年来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王永会的家里并不宽裕,父亲只是中牟县农业局的一个普通干部,母亲是农民,哥哥在外当兵。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

高二那年,王永会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整天愁眉不展,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一年多没有上班。一年后他被调往中牟县鞭炮厂工作,但单位不景气,他们的家只能安置在一间单身宿舍里。家里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张大木板床。“黑色七月”冲刺之前,同学们吃好的,一个劲儿地加强营养,而这些王永会想都没想过,他把亲戚送给他的钱都寄给了张卫东。

上了大学后,生活开销大了,王永会更加节俭。几年来,他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吃饭时,他常在学校食堂的各个窗口边挑来拣去,找一份最便宜的菜。就是这一份菜,还常常是和别的同学合着买。

但既要负担自己的生活费,还要资助张卫东,仅仅靠省是不行的。

每年暑假高考评卷,王永会都会留在学校,每天冒着酷暑,推着小车一趟又一趟地去茶炉房为评卷老师们拉茶水。这样干到评卷结束,系里会给他50元的报酬。这些钱,王永会自己留一半作为下一学期的生活费用,另一半给张卫东寄去。

王永会的另一项经济来源就是稿费。他写作时间大都在深夜,但学校宿舍每晚11点必须熄灯,熄灯后,王永会点上蜡烛继续写到后半夜。早上起来洗脸时,他的鼻孔里满是黑乎乎的烟灰。

王永会的稿费最多的一次是98元,其余的大都是10元、8元之类的,最少的一次才4元钱。就是这点稿费,王永会同样会给张卫东寄去一半。

一分分省,一元元挣,7年了,他供张卫东考上了初中。

王永会仍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仍旧每天写稿子熬到深夜。

他说:“我也很穷,但总想尽力帮帮卫东,我就是想让他知道,大山外面,还有人在关心着他。”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让阳光拐个弯
下一篇:桥在水上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