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年的结局为什么那么悲惨 刘珍年简历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奇谈怪事 > 猎奇 >
 
刘珍年的结局为什么那么悲惨 刘珍年简历
2016-06-16 10:20:36 /故事大全

  刘珍年简历:刘珍年(1897—1935),字儒席,直隶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市)刘家庄人。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后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第21师任师长,有胶东王之称。

现在,可供我们参考的历史事实越来越多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历史、尊重历史,就会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现在的争论,往往是某些朋友不愿意客观、不愿意理性的结果。

比如说,有人非要说“不抵抗主义”是张学良发明的,可我在《不抵抗政策的执行与公开》中提到了,“九一八事变”时,日军不仅仅侵略了东北,而且也侵入我国长江、烟台、青岛等地。除了东北的沈阳等地有抵抗记录外,其他地区均没有出现任何抵抗的记录,这又作何解释?

且看当时的报道:[南京二十一日下午十一时本报专电](外)交部接烟台电(报)局急电,日本海军登陆,马(廿一)占领烟台,刘珍年率部撤退。

刘珍年为什么不抵抗?

是服从了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吗?

当然不是,服从的应该是“中央对日方针与步骤,早已决定。一切应付办法,早有准备”(孔祥熙语)的中央政府决策!

当刘珍年发觉日军有登陆企图时,向中央请示,蒋介石批复:“烟台刘师长勋鉴:日军侵略,已提出国联。此时我国应上下一致,严守纪律确定步骤,勿为日人借口。故先劝告民人,守秩序,遵公法,勿作轨外行动,以待国际公理与国内之团结。如果敌海军登岸,则我方划出一地严阵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时须忍耐、坚定、镇静,谨守之。 中正养午。”

可见不抵抗是既定国策。

既然如此,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儿,而是整个统治集团的集体决策——这个决策,实际上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就开始了。

仅仅拘泥于蒋介石或张学良个人(或者仅仅拘泥于东北一地、仅仅拘泥于军事环节),是不客观的,是不尊重历史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