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博伊姆

 
巴伦博伊姆
2016-12-05 15:52:34 /故事大全

对于不甚熟悉古典音乐的人来说,对巴伦博伊姆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来自于电影《她比烟花寂寞》(又名《狂恋大提琴》)。影片中,这位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和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有过一段悲剧的爱情。

作为一名长期居住在以色列和欧洲的犹太指挥家,人们很容易遗忘一个事实——拉美才是他的故土。

1942年,巴伦博伊姆出生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他自童年起就受着很深的音乐熏陶。“在我的童年印象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不弹钢琴的。”巴伦博伊姆说。他的父母均是从俄国移居至阿根廷的钢琴教师。当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的父亲主要教授高阶钢琴课程,而他母亲则主要为钢琴初学者教课。巴伦博伊姆在日后的采访中也坦言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因为有很多钢琴家需要不停地换老师,从适应一种教学方式到另一种,而他17岁前一直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并且成绩斐然。巴伦博伊姆的父亲一直推崇“自然”,认为钢琴永远不能弹得匠气,因此他童年时练了很多巴赫的曲子。

1949年,也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伦博伊姆结识了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这名阿根廷女钢琴家一直是他音乐上的重要伙伴。

当时的阿根廷确实是世界上一个音乐之都,世界上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都会来阿根廷表演,比如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什(Adolph Busch)、俄国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罗马尼亚指挥家谢尔盖·切利比达奇(Sergiu Celibidache)、意大利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德国指挥家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奥地利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等都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演出,甚至居住过一段时间。

巴伦博伊姆和国际音乐大师有关的第一段记忆是1949年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什演奏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指挥室内乐队。那一年他7岁,有幸获得了去观看阿道夫·布什的很多排练并为他演奏。也正是阿道夫·布什建议巴伦博伊姆的父母、鼓励他公开演出。

7岁的巴伦博伊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了自己的首场公开演出,演出曲目充满多样性,包括苏联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的作品。接着8岁时,他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了首场管弦乐队演出,演奏了巴赫的钢琴协奏曲。从此以后,巴伦博伊姆10岁时去维也纳演出,13岁时去巴黎演出,14岁时在卡内基音乐厅迎来了自己正式的第一场独奏,开始了经常穿梭于欧洲、美国、拉丁美洲、澳大利亚乃至远东地区进行巡演的音乐神童生活。

巴伦博伊姆的成长还得益于故土的庇护。1940年,约有70万犹太人及纳粹生活在阿根廷。当时阿根廷是世界三大犹太人聚居区之一,仅次于俄国和美国。尽管阿根廷处于一种极端独裁统治之下,但是据巴伦博伊姆回忆,他的童年时期,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似乎都没有经历过任何排犹主义的侵袭。

虽然9岁那年巴伦博伊姆就离开了阿根廷,但拉美对他的影响却牵绊了一生。在他之前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朋友间的探戈》(Tango Among Friends)中,他深刻探寻自己的拉美文化之根,思索深植于自己血液中的拉美因子究竟对日后的成功具有怎样的影响。自离开之后,巴伦博伊姆每年都会回出生地探望,作为嘉宾应邀出席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各个音乐场合。2006年,他在出生地指挥了一场盛大的探戈音乐会。探戈这种融合舞蹈和歌唱的形式,自布宜诺斯艾利斯贫民区兴起,是一种极具辨识度的拉美文化标签,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阿根廷文化遗产。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万人的观众面前,巴伦博伊姆指挥自如,他身上的拉美血液也仿佛在这场音乐的狂欢中燃烧。这时我们仿佛可以瞥见一片土地对一类人格的长成作用。外媒称这场音乐会中作为指挥的巴伦博伊姆因其拉美人的出身背景而“驾轻就熟”,每一个音符都“恰在点子上”,“像一场仪式”。

巴伦博伊姆对于拉美的根性呼唤还体现在足球上。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他曾说:“我的心脏为阿根廷跳动。”他说自己不会错过阿根廷队的任何一场比赛。

文 张月寒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