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

 
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
2017-04-14 08:26:23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故事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快来看看吧

(一)日本的北进扩张

大明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公元1598年),在朝鲜半岛南端、釜山以西200余里的露梁津,子时刚过,800余艘各式战船,正在趁夜做战前的最后准备,他们是大明与朝鲜联军的水师部队。

16世纪末,东北亚局势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日本,大名纷争的“战国时代”结束,丰臣秀吉完成了日本国内的基本统一。随着统一战争的进展,丰臣的野心和信心逐步膨胀,他不仅要把当时尚不属于日本的北海道并入日本版图,而且还将琉球和朝鲜两个明朝的藩属王国也列人了扩张的目标,甚至已经开始做一统中国的准备,在1591年他给朝鲜国王的书信中称,“本朝开辟以来,朝政盛事,洛阳壮丽,莫如此日也。人生一世,不满百龄焉,郁郁久居此乎?不屑国家之远,山河之隔,欲一超直人大明国,欲易吾朝风俗于四百余州(当时日本认为中国地方有四百余州)。”并威逼朝鲜臣服于日本。在被朝鲜国王断然拒绝之后,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动员军队20万,出兵朝鲜,发动侵略战争。

当时的朝鲜,正处于国内政治昏庸、党争不断、军力衰弱之际,只能求助于明朝出兵。此时的明朝政权,虽然处于万历帝不理朝政的最高权威空白状态之中,但戚继光练兵和张居正改革的影响还在。经过官僚体系短时间的混乱之后,明军在短期内进行了战争动员,并于公元1592年年底,出兵援朝,史称“壬辰战争”。

战事持续到公元1598年,已历时七载,其间,战局起伏不定,但总体上逐渐对日本不利。日军出兵后,迅速占领了汉城和平壤,但明军于公元1592年年底入朝后,又先后收复了以上地方,日军只能退守半岛南部诸地,双方在你来我往一番后陷入胶着状态,不久,日方提出议和,明朝也乐得早日休兵,双方暂时订下了和议,内容规定明朝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日军自朝鲜半岛撤军。但是,丰臣秀吉提出的真实撤军条件是:日本吞并朝鲜南部,明朝要把公主嫁给天皇,且朝鲜今后要臣服于日本等等。而明朝负责谈判的使臣却未敢告诉朝廷真相,只是汇报说日本已答应撤出朝鲜云云,这使得丰臣秀吉最终又找到了借口,以朝鲜不守和议为名,于公元1597年增兵朝鲜,再次北犯。

实际上,日本国内对于侵朝战争的意见并不统一,很多封建领主并未从侵朝战争中获得好处,但却又要分摊征兵纳粮的任务。一些人在不满的同时也试图阻止这次出征。第一次侵朝的主要将领小西行长,早在公元1596年秋天,就向朝鲜使臣的翻译讲了第二次日军入侵的时间和部署,公元1597年夏,小西行长派人会见了朝鲜庆尚右兵使金应瑞,详细说明了日军即将执行的进军计划,并建议朝鲜坚壁清野,并征召新兵,进行战前动员,但是,朝鲜国王及其身边近臣,对这一事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个政权沉迷于内部党争,而且还撤换了前次战争中表现出色的李舜臣等将领,换上了若干昏庸之辈掌管水陆两军,而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明朝中央政权的支援上。

公元1597年6月,日军主力抵达朝鲜。此次进军,日军吸取了以往教训,将1l万多人的部队分为两路,左路(也就是西路),由小西行长率49600人,进攻全罗、忠清两道(即今天韩国的西南部地区),右路(即东路)由加藤清正为先锋,率军64300人,攻击庆尚道(即今天韩国东南部地区)。

在海上,日军于七月十五日,趁满月之日,以优势兵力突袭朝鲜水军主力驻地。代替名将李舜臣指挥的元均昏庸无能,毫无应有的警惕,结果全军覆没,包括“龟船”在内的大量战船被焚毁。日军顺势占领了朝鲜半岛西南端的几处据点,不仅可以威胁汉城,而且可以袭扰山东和辽东沿岸。

明朝在得知日军再度北侵的消息后,再度向朝鲜派出援兵,加上原先驻朝的部队,以及朝鲜军队,总兵力约5万多人。公元1597年12月,联军到达庆州,专攻敌右路主力加藤清正驻扎的蔚山要塞。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4万对2万。但由于指挥不当,联军围攻蔚山10余天未下,反而在日军援军来临之际出现溃退局面,全军损兵上万,撤回汉城。而日军也损失渗重,蔚山城内能战者仅千余人。日军只得从朝鲜半岛将一半以上兵力调回国内休整(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耕种季节),在半岛上的兵力还余下6万多人。日军还在半岛南端沿海的几个要点,如蔚山等地,巩固了要塞防御,其长期计划,是打算步步为营,蚕食朝鲜。

以上就是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