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天使”托起小村庄的希望

 
“独臂天使”托起小村庄的希望
2017-04-14 08:26:13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故事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独臂天使”托起小村庄的希望,快来看看吧

尘肺病是一种因长期在粉尘大的环境里工作而造成的疾病,近年来成为许多农民工的"职业病"。在重庆市忠县拔山镇芋荷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早在5年前就有数十名尘肺病患者登记在册。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许多村民对自身疾病欠缺了解,对未采失去了信心。

就在小村庄被绝望的阴霾笼罩时.残疾村民韩家兰开始研究尘肺病,最终用所学到的知识驱散了村民的病魔。

儿子感染尘肺病,独臂母亲要"自救"

2011年11月14日,重庆市忠县的天气久雨初晴,终于迎来了一个艳阳天。在忠县拔山镇芋荷村7组的一块空坝上,一位满头银发的独臂老人,正站在阳光下和一群尘肺病人亲切地谈心。她就是65岁的韩家兰,一位被病友们视为精神支柱的坚强老人。

韩家兰7岁那年被毒蛇咬伤,永远失去了右臂。她因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写字,到了上学年龄去学校报名时,被当地小学拒收。

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孩。她每天晚上去夜校上识字班,白天则一边帮父母干农活,一边抽空用左手拿着瓦片、石头等吃力地反复练习写字。她10岁那年,当地小学老师和校长被她的刻苦精神所感动,主动上门请她入校读书。

小学毕业那年她已经16岁,尽管渴望读书,但贫寒的家庭条件却不允许。韩家兰没有为难父母,很快接受了现实,从此下地耕种劳作,和命运较劲。

韩家兰17岁那年被推选为村团支部书记,3年后与同村的汪朝坤相恋结婚,并先后生下汪秋红和汪秋华两个儿子,一家4口其乐融融。然而,世事无常,就在韩家兰一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时,不幸降临。

1979年春天,韩家兰家盖新房,就在房子即将建成时,丈夫汪朝坤不慎从房顶掉下来,摔断了脊椎骨,再也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里的重活全落到韩家兰一人身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韩家兰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咬牙撑起了这个家。

20世纪90年代,农村青壮年开始陆续外出打工,汪秋红和汪秋华两兄弟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也辍学去浙江打工挣钱。两兄弟很懂事,每个月都省吃俭用,将工资寄回家。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家的厄运接踵而来。

2002年3月,在外打工的汪秋红和汪秋华两兄弟突然回到重庆老家,并称不准备再出去打工了。儿子的理由是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可韩家兰总觉得其中有问题,直到后来发现两个儿子只要稍微干一点重活就会累得气喘吁吁时,她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在韩家兰的多次逼问下,两个儿子道出了实情。原来,汪秋红和汪秋华两兄弟一直在沿海的工厂干活,虽然工资高但工作环境差,生产车间里常常被粉尘笼罩着。

两年前,汪秋华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查出已患了尘肺病,不久汪秋红也查出患了同样的病。由于工厂不正规,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又怕父母担心,所以一直隐瞒病情。

韩家兰是个老实巴交的妇女,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尘肺病。她想,这应该不是什么绝症吧?

可看着两个儿子病快快的,她感到十分揪心,忙问儿子:"这病能治好吗?"

"估计很难!反正就靠保养呗。"大儿子汪秋红说。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尘肺病能不能治好,只是这两年来病情反复发作,让他们有些绝望。他们回家一是身体不允许再干重活,另一个原因是想趁还能活动,好好孝敬一下父母。

然而,他们在家还没待上一个月,就先后出现了胸痛、咳痰、呼吸困难等病征。不能让儿子这样等死!韩家兰有些坐不住了。她一边硬拉着两个儿子到县里的医院治疗,一边四处打听偏方。

随着对尘肺病的逐渐了解,她发现这个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配合治疗,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可以控制病情的。其实,她的两个儿子还处于尘肺病第一期,只是由于对病情不太了解,精神垮了,已经向病魔妥协。

韩家兰决定亲自给两个儿子做心理治疗。"儿子,我们回家,你们这病我心里有底,死不了!"

2002年4月下旬,韩家兰再次带两个儿子到县人民医院看完病后,信心满满地对他们说。

汪秋红两兄弟不知道,母亲这次除了带他们到医院看病,还到书店买介绍尘肺病治疗和保养的相关书籍和一本字典.她要现学现用,帮助两个儿子走出阴霾。

创办"康复中心",免费救村民

"想要治好尘肺病,首先是离开原来的粉尘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锻炼身体。你们觉得天塌下来了吗?老妈的天都坍塌了多少次,可我这一辈子并没输掉什么......"回到家里,韩家兰和老伴儿一起给两个儿子做思想工作。两个儿子频频点头。

从那以后,韩家兰根据农村条件,每天清早起床叫醒儿子,然后带着他们一起沿着村子跑步,呼吸青山绿水间的清新空气。然而,如此简单的锻炼方法,汪秋红和汪秋华只坚持了两天就打起了退堂鼓。

"妈,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但药都治不好的病,锻炼能起作用吗?不如让我们在最后这几年过得舒坦点。再说,农村人一大早起来就干活,我们却围着村子瞎跑,人家看了还不笑话啊......"两个儿子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韩家兰偶尔也看到别人对自己儿子指指点点,在背后猜测正值壮年的兄弟俩到底患了什么怪病。

"别人说又不会要你们的命!我查了很多资料,都说要治好这病必须树立信心和加强锻炼,而且医生也这么说的......"韩家兰每天早上仍旧带着儿子锻炼身体,并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让营养均衡。

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她总是忘不了再和儿子谈谈心,彻底打消他们对尘肺病的畏惧情绪。

这样坚持锻炼一个月后,村民们几乎都对这个家庭产生了好奇,更有人直接向韩家兰打听她的两个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韩家兰也不遮不掩,将儿子的病情和盘托出。

2002年7月,韩家兰带着儿子锻炼了3个月,两人的病情已有明显好转。一开始,两个儿子每跑几百米,就会不停喘气,请求停下来歇息一会儿。3个月后,儿子跑步时歇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还将韩家兰远远地甩在身后。这一切,韩家兰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年10月,汪秋红和汪秋华经过母亲的贴心"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身体也恢复了健康。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两兄弟又信心满满地前往沿海打工。

汪家两个儿子患尘肺病的消息早已在村里传开,如今又都若无其事地外出打工。这在常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但对一些正遭受同样病魔摧残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此后,隔三岔五就有患尘肺病的村民到韩家兰家打听治疗秘方。

当韩家兰说出实情后,大多数病人都不相信,有的甚至责怪她没有爱心,不愿帮助别人。

这件事让韩家兰感慨万千。在帮助两个儿子控制病情时,她慢慢对这个病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她看来,儿子锻炼半年就可以重返岗位,如果自己再钻研一些专业知识,不就可以拯救更多的病人吗?不久,村里发生了一件事,更加坚定了韩家兰与尘肺病作斗争的决心。

2003年春节后的一天,韩家兰见一个叫张铁虎的邻居有很多天没出过家门,就准备去看看。张铁虎的父母早逝,他很小就出去打工,30多岁了还没结婚,直到半年前才回村,而且很少出门。

当韩家兰敲张铁虎的房门时,却发现门虚掩着,半天没有人答应。突然,她闻到屋里飘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心里一怔,预感到大事不妙,急忙推门进去。

眼前的一切让韩家兰傻眼了:张铁虎坐在床上,泪眼模糊,手里拿着一瓶农药正准备喝下去。千钧一发之际,韩家兰跑过去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农药瓶。

"让我死了算了。"张铁虎趴在床上,像个孩子一样绝望地哭起来。

张铁虎也因去城里打工患上了尘肺病。他将打工赚的钱都花到治病上去了,但却没治好病。为了能娶个媳妇,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情,可后来发现病情越来越严重,又没人照顾,连自身的劳动力也在逐渐丧失。张铁虎感觉自己就像个废人,所以才有了轻生的念头。

听完张铁虎的诉说,韩家兰非常震惊:"你还年轻,怎么就想走绝路呢?我那两个儿子也得了尘肺病,现在不是好好的么?只要你肯听我的,你这身体也能康复。"

张铁虎对韩家兰的话半信半疑,韩家兰便讲出了自己"治疗"两个儿子的心路历程,并耐心地开导他。最后,张铁虎抹干泪水,答应不再做傻事。

随后,韩家兰像当初拯救自己儿子一样,每天让张铁虎按她的计划锻炼身体。张铁虎是长期做电焊工吸人粉尘患上尘肺病的,并且已经发展到了第二期,如果不好好疗养,很可能迅速发展为尘肺病晚期。

韩家兰查阅相关资料后,告诉张铁虎一些关于治疗尘肺病的注意事项。

然而,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张铁虎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不过,这期间他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重新拾起对未来的信心。

转眼又过了一年,2004年3月,张铁虎在韩家兰的指导下锻炼身体,病情开始有了一些好转。到这年秋天,韩家兰又帮他联系到一项编织竹篮的工作。编竹篮不是什么重体力活,张铁虎完全能应付。就这样,张铁虎一边治病,一边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为了治好张铁虎的病,韩家兰开始积极充电。她四处奔走,学习尘肺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自己掏钱购买各种医学书籍。她认为,自己首先要做到胸中有墨,才能更好地辅导他人。

因为特别关心尘肺病的问题,韩家兰逐渐了解到,村里年轻人出去务工,大多都在建筑行业做体力活,虽然能挣一些钱,但不少人也因此患上了各种职业病。其中,尘肺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许多人一得病就往癌症方面想,立即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肯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病情,导致病情越拖越严重。

2006年5月,重庆忠县的自强残疾人服务站建立了一个残疾人基金会,他们常常到芋荷村来看望尘肺病人。韩家兰向工作人员打听后才得知,自己所在的这个村庄,竟有数十名尘肺,病人记录在册!

韩家兰想,自己既然能帮助两个儿子控制病情,也可以帮助其他人控制病情,她决定,将村里所有尘肺病人召集起来,为他们做心理治疗,带领他们积极锻炼身体。

一个月后,韩家兰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尘肺病人康复中心",并在家门口挂上了牌子。由于这个条件简陋的"康复中心"没有任何治病的药物,到韩家兰家来治疗的病人寥寥无几。

"独臂天使"托起小村庄的希望

为了说服村里尘肺病人走出家门接受治疗,韩家兰没有少下工夫。她首先通过村里的广播劝说,但效果并不好。随后,她将手抄的尘肺病知识,变成一张张宣传单,挨个儿给尘肺病患者送去,并劝他们到自家的"康复中心"来,一起携手战胜病魔。

让韩家兰苦恼不已的是,就算她逐个上门劝说,很多患者也不愿接受她的免费治疗,有的病人甚至坚决否认自己患病。既然说服不了别人,就要用事实证明一切!

2006年底,韩家兰与来家治疗的5名尘肺病人开始了初级锻炼,让他们正视自身疾病,重拾康复信心。由于病人的病情不同,仅跑步这一项锻炼就闹了不少笑话。一个晚期病人步行快了就喘不过气来,更别说跟大家一起跑步了。

常常是韩家兰和两三名病情较轻的患者跑一段距离,就得赶紧停下来回去找掉队的人,因为病人一旦体力不支倒下就危险了。此时,韩家兰慢慢意识到办"康复中心"比当初治疗儿子的病难多了。

之后,陆续又有病人加入康复治疗。由于农村没有健身器材,患者又不能进行强度太大的运动,韩家兰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编一套健身康复操!

编操对一个农妇来说可不容易。韩家兰先是到附近小学门口观看学生们课间做的广播体操,然后根据尘肺病人的特殊情况,删减一些高难度动作,编出了一套身体虚弱的尘肺病患者能够完成的健身操。

后来,韩家兰又不断进行修改,删除了一些比较生硬的动作,使整套操总算像模像样了。有病人打趣地说,这是韩氏太极。也有村民说,这是农民瑜伽。

2007年10月,张铁虎的病情终于得到很好的控制,他从事的编织工作也有了很大起色,生活逐渐走上正轨。更让他高兴的是,在韩家兰的撮合下,他和邻居一个姑娘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生活。

然而,就在韩家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渐使这个刚从噩梦中惊醒的小村庄恢复生机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到她身上。

2008年3月,韩家兰的丈夫汪朝坤因病离开人世。出殡当天,韩家兰哭得昏天黑地。她对丈夫的离去充满了自责。这两年来,她几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帮助尘肺病人身上,疏于照顾一直身体虚弱的丈夫。

好在两个儿子十分理解她,支持她继续帮助村里的尘肺病人摆脱疾病。她的善举,也改变了一些原本怀疑她的病人。

村里62岁的颜光虎是个"资历"较老的尘肺病人,也是这些病人中思想最顽固的一个。早在5年前,他就因打工患上了尘肺病,辗转治疗1年多,花光了家底,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到后来连走路都得依靠拐杖。尤其到了冬天,更是痛苦难熬,每呼吸一口空气,都感到撕心裂肺般难受。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在韩家兰刚开办"康复中心"时,他拒绝了韩家兰伸出的援助之手:"我这病我自己清楚,你也不用可怜我!你要能治好我这病,全国那些医生估计都没饭吃了......"

2008年夏天,颜光虎被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打动了,改变了对韩家兰的看法,来到韩家兰的"康复中心",表示愿意尝试她的治疗方法。随着一个个像颜光虎这样的"老顽固"主动将生命交到韩家兰手里,来她家做康复治疗的尘肺病人逐渐多起来,最多时有30余人。

病人多了,不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还遇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一些晚期尘肺病人,想要彻底恢复健康十分困难,治疗一段时间不见明显效果,便渐渐失去了信心,他们的言行很容易影响"康复中心"的其他病人。

怎么办?总不能因此孤立这些晚期病人吧?韩家兰反复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他们创业,恢复自食其力的能力,让他们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韩家兰和县里的相关单位商量,筛选出一些适合这些病人的一些生产技术,如编织、畜牧养殖、刺绣等。

韩家兰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年岁已高的晚期病人颜光虎也掌握了编织技能,一年能挣2000多元钱,足够生活开支。加上经过积极锻炼,病情没有再继续恶化,他开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因为无私地帮助尘肺病人,韩家兰的名声逐渐传扬出去,有人称她为"独臂天使",有人则亲切地叫她"韩妈妈"。韩家兰身上有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在她的"康复中心"治疗过的56个尘肺病人的情况。如今,这些人都生活得很好,其中30多人重返沿海打工,另外10多人在老家创业。

2010年末,韩家兰获得了忠县"十佳文明市民"称号;2011年8月初,在忠县拔山镇政府举行的"十大标兵"颁奖大会上,她又荣获"身残志坚标兵"称号。

靠自己仅有的一只手,韩家兰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托起了村里50多名尘肺病人的希望。通过她的努力,为尘肺病人驱散了生活的阴霾,给他们绝望的内心送去了温暖和光明。

以上就是“独臂天使”托起小村庄的希望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