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用圆点改变世界

 
草间弥生:用圆点改变世界
2017-04-13 19:19:57 /故事大全

草间弥生:用圆点改变世界: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

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家族经营种子生意已一百多年。但由于父亲的放荡生活和离家出走导致家庭分裂,草间弥生的母亲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也让草间弥生自幼形成了孤独性格。不到10岁时,草间弥生患上了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使她经常出现幻听、幻视。"我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于是我开始尝试把这些斑点画下来。"她说。她之所以痴迷于圆点和反复使用重复图像都是来源于她的精神疾病,而这样的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也几乎伴随她一生。

在草间弥生看来,"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而圆点就像细胞、分子一样构成整个世界,"圆点是来自宇宙的信号"。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使得置身其中的观者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但草间弥生表现出的对绘画的兴趣和潜质,像她出现的幻觉一样,被母亲认为统统是在做不该做的事情和胡说八道,母亲认为,富家女应该做的是"收藏艺术品",而不是自己去画,更何况草间弥生的画作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而且透露出莫名的诡异。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惧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乔治亚.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女画家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两年后,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人家门。临走时,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以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草间弥生不但"发明"了那些张牙舞爪的类似花卉的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花和植物一度成为草间弥生创作的主题,她在洛杉矶展出的"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她对童年的回忆。

"与永恒融为一体,泯灭个性,忘却自我,只有消灭自己才是唯一出路。"

"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相貌并不出众的东方女人卖掉一张作品都异常困难;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草间弥生在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遭遇展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

日子穷困潦倒,经常陷入经济危机。1959年,抵达纽约十八个月之后,草间弥生的五件作品参加第十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个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绘满网状图案,她的圆点受到纽约知名评论家的注意。五年后,草间弥生又组织了名为"千船会"的展览,她因那些包含了女权主义、原生艺术的软雕塑,而轰动一时。

虽然名气大振,草间弥生还是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所认可。1967年,当得知无法获得预期的展出机会后,草间弥生开始自己演出。她在律师的陪同下,在华尔街的纽约证交所旁,向四个敲鼓的裸女喷蓝色圆点,警察迅速将她们驱散,但这引起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了向世人呈现自造世界,并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草间弥生化着浓妆,披着长发,穿着自己改制的怪异服装,依傍自由女像,或在中央公园的仙女爱丽丝雕像处恣意地表演,人潮从四面涌来。每个观众需要付2美元"门票"。借此行为艺术,草间弥生获得不菲的收入。

1966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在未获邀请的情况下,草间弥生"闯入"了威尼斯。她穿着一件金色的和服,在展亭外的草坪上布置了1500个镜球,每个要价2美元。然而,她这种艺术应如超市商品可销售的观念引起了不少争议。她的举动遭到了展览方的禁止,他们无法接受这种"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淇淋一样贩卖的行径"。被赶出来之后,草间弥生身着猩红色的紧身衣,摊开双臂躺在镜球中间,风头超过所有参展艺术家。

为了抗议越南战争,草间弥生还策划了一系列"裸体偶发艺术"。在草间弥生的带领下,一些赤身裸体、画满波点的人,出现在纽约著名的公共场合:纽交所、华尔街......她还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公开信,要求停止越战。

草间弥生的个人影响臻至顶峰,然而自我毁灭的代价却是朋友与家人的疏离,他们终究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疯狂的日本女人。而在评论家看来,这是草间弥生"对于名声的贪欲"。

草间弥生在美国的十几年,引领了未来美国波普艺术的潮流。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类似形式的展览"牛首交错"出现于1966年。草间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指出包括安迪-沃霍尔在内的美国艺术家曾经借鉴过自己的想法。在草间弥生"千船会"展览的开幕式上,安迪.沃霍尔带着极震惊的表情对其完美表现大加称赞。"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纽约评论家GordonBrown这样评价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将日本人的名字写入西方波普艺术史。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以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草间弥生在本国以及国际的艺术地位重新得以确立。此时,几十年精神疗养院的生活打磨掉了草间弥生的叛逆,她的作品回归架上绘画和雕塑,布满圆点的南瓜系列作品成为经典。同时,草间弥生还把她的圆点铺到设计类产品上,为兰蔻设计的化妆包和为AU设计的手机都在热卖。2012年7月,LV还发布了与草间弥生合作的配饰系列,包括风衣、连衣裙、睡衣、鞋子、项链和腕表等单品。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虽然我哪里都不去,但我的那些作品却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它们代表我在和外界交流,表达着我想表达的。"

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了浪漫色彩。柯内尔是近代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奇怪的外套,我被吓坏了,以为自己见到的是一个幽灵。"与柯内尔初次见面的情景,草间弥生历历在目。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草间弥生回忆说,柯内尔还在一天内,给她写了十四封信。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

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在新宿的精神疗养院生活。每天早晨,在助手的搀扶下,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再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客,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里,草间弥生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的数千件作品。同时,她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草间弥生还在疗养院隔壁买下一栋楼。她说,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花销,但至关重要,"我在那里画画,并进行雕塑作品的设计。那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全部。"如今,草间弥生依然忍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只有在艺术创作里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她还在持之以恒地画她的圆点--那无穷无尽的圆形图案,繁衍的是一个阐释不尽的20世纪60年代:爱与欲、和平与战争、自我世界与外部冲突,以及这一切的最终结点:死亡。

以上就是草间弥生:用圆点改变世界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