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藏宝山探秘

 
古代藏宝山探秘
2016-12-16 10:32:23 /故事大全

多处有藏宝山传说

这种梦想,西方有,例如《基督山伯爵》;东方有,例如《一千零一夜》;东方的中国也有,其他的不说,我们翻看有关于广东的史料,居然发现这片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有很多类似于阿里巴巴山洞的传说。

南朝刘宋时期的王韶之有一部记载岭南奇异传说的书,名曰《始兴记》,主要是集中记录粤北地区的山山水水,有写实的,也有传说的。其中就说到始兴境内有一个叫林水源的地方,《太平御览》则说此地叫林源山,此处有一处石洞,洞里面有个大厅,厅里面有磐石,磐石上罗列着十个大瓮,瓮里面装的都是银饼,“至前磐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这就有点蹊跷,银饼是制成品,是有主的,怎么就到了山洞里面来了?文中没有交代来源。

这十大瓮银子已经不是秘密了,摆在那里,砍柴的采野菜的,经常会碰到这一大笔财富,但就是不能得手,据说谁拿了谁就昏迷,好像是瓮中有迷魂散一般。

到了东晋太元年间,这个年份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武陵地区的一个渔夫找到了时光之外的桃花源;而在广东,一个叫封驱之的人家里,有个佣人,潜入洞中,拿回三块银饼,正高高兴兴打开封皮去看时,却窜出一条大蛇,咬死了这个小偷。这件神秘的盗窃案和凶手案总得有个交代,于是,晚上,有神仙通过托梦的方式与封驱之沟通,做了交代:你家的佣人偷我的银子,我已经将其绳之以法,那三块银饼算是对你的赔偿,“君奴不良,已受显戮,愿以银相备。”这话很有时代特色,根本没把佣人当人,几块银饼就可以买其性命。

这事还没完,当地有个叫徐道的,也对洞里的财富跃跃欲试,此公估计有点势力,他准备好祭神的酒水,雇了一帮人吹吹吹打打进山,似乎想通过一种能让神仙认可的方式来获得财富。神仙也不给他面子,打了一个喷嚏,结果“雷震雨石,倒树折木”,有效地阻吓了觊觎者的步伐,徐道吓得立即走人。

故事很荒诞,但是似乎说了一个道理:不是你劳动所得的财富,哪怕是放在无人的深山野林,你也拿不到手。老天是公平的。

探宝从未有得手者

除了始兴,东莞也有藏宝山。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东莞有藏宝山,山上有洞,洞里有几百块银砖,据说是一个姓郭的将军炼出来的。这财富也不是轻易能拿的,谁拿谁就昏迷—怎么都是这一招?

不过,也不是毫无办法,银砖的旁边有一个洞穴,洞穴里有水。谁想得到银砖,就得拿一只白鸡孝敬守护神,“土人尝祭以白鸡”,得到允许后,下水开凿,但是也只能收获几两银子—用几两银子买你的白鸡,这也够贵的了。如果再贪多,不是洞门会关闭,而是有守护神拿着鞭子抽你,“然每为神笞击”。

电白也有藏宝山,叫纱帽山,传说有数万块银子,乾隆时期进士檀萃写的《楚庭稗珠录》说:有人取了很多银子,用藤捆着往山下拽,结果“藤尽断”。

有些人知道想要得到,就要付出的道理,于是拿出三百两银子祭神,算是一种投资吧,结果呢,获得的回报也是三百两银子,想要多拿半块也不行,保本而已。

告诫世人莫贪婪

总结一下藏宝故事的模式。首先是树立一个巨大的诱惑,一般都是深山老林里有一个藏宝洞,似乎唾手可得,甚至这个诱惑满天飞,跳起来就可以抓到。

接下来就是令人沮丧的探宝过程,探宝者不是被迷昏,就是徒劳而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跟神仙商量一番,也只能得到自己付出的那一部分,投资收益率是零,保本而已。

我们也怀着巨大的欲望去看这个故事,结果弄得心里很憋屈,总是不能如愿以偿地有一个喜剧的结尾:抱回财富。

因此,这些故事虽然不科学,纯属神话.却有意无意地寄寓了一个哲理: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是自己合法所得,就不要去动贪婪之心,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财富没有讨巧和侥幸。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藏宝洞传说的主角都是白银?笔者怀疑是将银矿的勘探和开采神话化。当然,在古代的广东,金银的开采活动是蛮活跃的,而且这种采矿业也搞活了当地的经济,提高了古代广东人的生活水平。

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就有记载,河源一带有不少人以淘金淘银为生,这一行的附加值很高,在金银生产车间,以一个熔金铁炉为单位,一炉的收入可以养活上千人,屈大均怀着感恩的心感叹:“皆天之所以惠贫民也。”这是老天爷恩赐给贫民的致富法宝。

选自《广州日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横竖不急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