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吃饭问题

 
梁山好汉吃饭问题
2016-12-16 10:05:08 /故事大全

梁山一百零八个头领一定有小食堂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是干部待遇。喽们应该另有大食堂。吃什么呢?馒头米饭,有鱼有肉,还是窝头咸菜,“高汤”管够?

伙食好坏,还取决于人数多寡。梁山上有多少喽,大概寨主宋江也心中无数。在元杂剧中,宋江一登场就不无骄傲地宣称:“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喽!“半垓来”是多少?看来梁山施行的是“模糊化管理”啊。

到小说家笔下,山寨的规模渐渐厘清:梁山事业由小到大,人数也由少变多。王伦占山为王时,山寨中冷冷清清,只有“五七百人”(15回)。晁盖上山后增至“七八百人”(20回)。此后不断聚拢人气,第35回宋江向燕顺等介绍说:“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人马。”待到三打祝家庄时,梁山方面出动步兵六千、马军六百,连同看家人马,总数当在万人之上。及至后来宋江谋求招安,燕青向宿太尉禀告:“若得恩相早晚于天子前题奏此事,则梁山泊十万人之众,皆感大恩!”“十万人”应是梁山全盛时期的人数吧!

十万壮汉,每人每天最少也得吃一斤粮食。因而梁山一开伙,一天最少也得吃掉米粮十万斤(合50吨)!依此估算,山寨一个月的粮食消耗便是1500吨;载重十吨的卡车要冒着烟拉上150趟,才能供得上——作为山寨一把手,不知宋江在宣称“半垓来小喽”时,是豪情满怀,还是愁云满面。

不过小说家早已为梁山好汉设计了筹粮方案——抢!好汉们一次次冲州撞府,始终不曾占得一座城镇、一寸土地;他们出击的唯一目的,就是“借粮”!仅在小说前70回中,就14次提到“借粮”的话头。而“借粮”的对象,既有华阴、济州、东平、东昌那样的大州府,也有祝家庄、曾头市那样的小村镇。

宋江解释攻打祝家庄的动机,便是“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47回);而祝家庄所以刀枪上架戒备森严,也是“惟恐梁山泊好汉过来借粮”(46回)——后来宋江打下祝家庄,果然“得粮五千万石”(50回),奏凯而还。

由此引发的疑问是:《水浒》主题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农民起义伟大史诗”,也有人说是“为市井细民写心”;我读《水浒》却只看到两个字——饥饿。

《水浒》成书过程漫长,历经宋、元、明三代。这数百年间不是异族入侵,就是改朝换代。战争破坏了农耕经济,破产农民为求活命,不得不啸聚山林、抱团取暖。他们跟侵略者、官军、流寇周旋作战,无非是为争夺那口活命的粮食。

无数史料显示,半饥半饱、吃糠咽菜才是这些武装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而北宋末年江淮一带的农民军中,还出现过人吃人的惨相,这又让人联想到小说中的“人肉馒头”!——至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恐怕只是作者妙笔生花的“精神会餐”,恰恰迎合着饥饿百姓的日思夜想……

有意思的是,尽管《水浒》作者文采过人,其算术能力却不敢令人恭维。譬如攻打祝家庄“得粮五千万石”,就夸张得有点过了头。

古今衡制有所不同,据考宋元明时一石重量约等于今天的140至150市斤。综合言之,“五千万石”约合今天74亿市斤!以亩产200市斤计算,种植这些粮食需要3700万亩土地!在当时,山东全省(当时叫京东路)大概也没这么多耕地。

74亿斤便是370万吨,用载重十吨的卡车搬运,要运37万辆次!储粮十万斤的大粮囤,要修7.4万座!不知忠义堂上还有地方摆交椅吗?如果储存得当,这些粮食可供十万大军吃上200年!梁山好汉打下一座祝家庄,子孙八代吃饭不愁,又何劳一再征战,寻求招安?宋江战前估算可得“三五年粮食”,自然也错得离谱,难怪他连喽数目也数不清。

不过明末学者金圣叹大概早就发现了这一谬误,在他改编的贯华堂《水浒》中,“五千万石”已改为“五十万石”了——去掉一“撇”,谬误顿消,金圣叹真是太有才了!

选自《非常关注》2013.7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