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访华的神秘48小时

 
基辛格访华的神秘48小时
2016-12-16 09:55:26 /故事大全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了中国,我(唐龙彬)当时在外交部礼宾司任职,有幸参加了接待基辛格的工作,成为基辛格秘密之行的见证人之一。时隔多年,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仍历历在目。

周恩来亲自安排接待基辛格事宜

对于基辛格即将到访一事,周总理是亲力亲为。周总理亲自带领接待人员到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了靠北头、比较僻静的5号楼为基辛格一行的下榻之处。我方接待班子就在邻近的4号楼办公。这两座楼靠近北门,当时规定除参加此次接待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走北门。

周总理就房间里的摆设和接待工作作了明确指示,周总理说:我们欢迎人家来,就得要热情,否则就太不礼貌,也不要强加于人。按照总理的要求,国宾馆对5号楼部分房间立即做了粉刷;沙发、窗帘和一些家具等全部换了新的,对空调等也做了全面检查;还在基辛格的客厅里增摆了酒台,放了中外名酒和香烟等。按照总理的指示,摆放的报刊杂志也作了挑选。

对参加这次接待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服务人员、司机和安全人员,均作出了严格规定:严守秘密,保证安全,在执行任务期间不能回家。不能往外面打电话,不准做记录。我们连小本子都不敢带,每次领导布置工作只能靠脑子记。

在客人的饮食方面也根据总理的指示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听说美国人爱吃奶酪,就专门从别处选购。又了解到美国人爱吃海味,就准备了鲍鱼、海参、鲜贝等。两天的菜谱都由总理亲自审定。

离京前,周总理和其他几位领导同志找我们谈话,强调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要严格保密。总理说:这是中美交往中断了20年后第一次重要的高级会晤,这说明了美国封锁敌视中国政策的完全失败。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美国不得不放下一贯傲慢的架子,跑到北京来与我们会谈。我们应该本着落落大方、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工作。

第一次双方会谈都很警惕

1971年7月8日凌晨,我们4人乘机前往巴基斯坦(基辛格在那里)。4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伊斯兰堡查克拉拉机场特别停机坪,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已在机场上等候,我们下机后未和张大使说几句话就立即乘车直奔大使官邸。晚上8时,张彤大使和我们一起应巴基斯坦叶海亚总统的邀请赴总统府参加晚宴,巴方除外交部外事秘书苏尔坦一人作陪外,还有总统军事副官海军上尉在场照料。

席间,叶海亚总统简述了基辛格到巴基斯坦后的活动及他和基辛格会晤的情况,还告诉我们基辛格将装病,以避开外界注意,在装病期间赴中国作48小时的秘密访问。晚宴到11时才结束,我们回到住地立即开会商量第二天的工作。7月9日凌晨3时30分,我们就乘车前往机场,上机后我们就坐在机舱门附近的座位上,从舱门处紧张地注视着外面。那时正是当地凌晨4时20分。几分钟后,两辆黑色轿车驶来,直接开到舷梯下,先是一个又瘦又高的身影从车中出来,那是外事秘书苏尔坦先生,随后从另一面车门闪出了一个肥胖的身影,那就是基辛格。等他转过身来,我们才看清,他低着头,戴着一副墨镜,一顶大沿帽。这种打扮对不大熟悉他的人来说,真是不大好辨认,他快步跟上苏尔坦,登上舷梯,进入机舱。苏尔坦先生为双方作了介绍后就下了飞机。

美方人员是:基辛格、洛德、霍尔德里奇、迪克。我们相互握手致意,这是中美政府高级官员20多年来的第一次握手。当地时间4时30分,飞机准时起飞。数分钟后,当飞机开始平稳地飞行时,我们便挪动到一张小桌旁,围坐在一起。开始时,双方都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气氛很拘束紧张。相互致意后,基辛格就对唐闻生说,很高兴能见到南西·唐。听到这个名字,我们有些吃惊。唐闻生立刻告诉我们这是她在美国时的名字。看来,美方得悉我们4人的姓名之后,已事先通过有关方面了解了我们的情况。

基辛格又接着开玩笑说,唐闻生可以竞选美国总统,而他不行(因为唐出生在美国)。大家都笑了起来。章文晋问起了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装病的情况,基辛格便讲了他怎么装作胃疼发作,到叶海亚总统在北部纳蒂亚加利地区的别墅休养,逗得大家发笑。气氛很快轻松起来,大家也谈笑自如。基辛格告诉章文晋,他此行的目的是宣告美中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最好首先就整个形势取得一致看法。章文晋表示,周总理准备就广泛的国际和双边问题与他交换意见。

美方人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1971年7月9日中午12时15分飞机到达北京。到达住地后,基辛格等人顾不上休息,立即到院子里以散步为由商量问题。此后,他们始终采取这种方式商量问题,即使是晚上很晚,仍要在外散步。在室内偶尔交谈时,他们也要把收音机打开,以防有人窃听。有一次,基辛格等人散步到6号楼附近的小桥,被警卫挡了回来,他们不高兴,提出意见。我们说,这是你们自己提出的要求,要绝对保密。基辛格的两个保卫人员似乎很不习惯这种秘密任务,常常显露出很紧张的样子,跟在基辛格后面寸步不离,连与周总理举行的小范围会晤,他们也想千方百计“挤进去”。后因基辛格本人也不同意,他们只好在外面等候。

我当时负责日常生活和联络工作,尽管我们以为准备工作已够周到完善,但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记得有一次,基辛格的助手霍尔德里奇拿着一叠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来找我们的联络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是怎么回事?原来那段语录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霍说,这是从他们个人的住房里搜集到的,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这件事后来惊动了周总理和叶帅,明确交待以后所有报刊杂志均放在走廊,自愿拿取。

中美会谈结果显著

基辛格在北京停留了48小时,同周总理会谈用了17个小时。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会谈是在基辛格住地和人民大会堂两地轮流举行。第一次会晤是在抵京当天下午3时举行,在基辛格住地举行。双方人员进入会议厅入座后,洛德随即把一大叠文件夹放在基辛格面前。当基辛格发现周总理面前既无文件、讲话稿又无片页纸张时,他连忙解释说,这是助手们给他准备的讲话内容。总理很泰然地说:“我们可以更自由放松地交换意见。”作为一位老外交家,基辛格当时也只好点点头。这次会谈持续了3个多小时。

最后一次会谈也是在基辛格住地举行,从上午8时一直延续到10时多,早已超过预定时间。我们在外面等候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着急。根据事先商定,基辛格等将于中午离京返回巴基斯坦,继续在巴进行访问。如推迟离开,定会引起外界的种种猜测。3个小时过去了,会议厅的门终于打开了。双方人员面带笑容走出大厅,基辛格陪总理到大门外并帮助打开汽车后门,等车辆启动,挥手告别后才回楼里。这时,大家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协议终于达成了。

基辛格一行按照预先的安排,于11日中午12时20分离开了北京。他们在北京短暂的48小时终于圆满地结束了。4天之后(7月15日),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中美双方同时向外界发布了一个震动全世界的公告。尼克松总统亲自到电视台向美国人民宣读了公告。内容如下: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短短100多字的公告是经过了多少个小时逐字逐句的争论、磋商和反复修改后达成的,它蕴藏着极其深远的重大意义,这表明中美中断交往20多年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选自《纵横》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