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2016-12-16 09:43:03 /故事大全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去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材料就准备了11年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

4年后,以丘福为首的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朱棣非常开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场浩大的工程于是拉开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皇帝叫他“蒯鲁班”

材料准备好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一个故事。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直到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1449年)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

设计者也许另有其人

不过也有人说故宫的设计者是蔡信。蔡信,何许人也?民间流传下一个他参与故宫设计的故事。据说,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那蔡信也有两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宋礼不放心,还亲自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定这个设计创意十足,且操作不难,于是报呈皇帝。朱棣也不懂设计,只是一听说新皇宫里有九重宫阙、9999间半房屋,顿时心花怒放。传说天宫才有1万间房屋。皇宫比天宫只少半间,既表明了皇权的威严,又显示着人间帝王的谦虚。于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设计方案。

选自《环球人物》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紫禁城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