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折

 
请安折
2016-12-16 09:08:01 /故事大全

古时候,有点身份的人,都会以拜帖的形式相互问候。在清代,这种时尚尤其流行。甚至不用当面呈送,大年初一时,叫家人拿着拜帖满世界跑,到一宅子前,就高叫某某拜帖到,帖子呈上,走人,再送下一家。

送拜帖是个很郑重的事情,马虎不得,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慎重。特别是下级致上级的拜帖,格外严格。

拜帖的最高形式应属大臣进献皇帝的,叫“奏帖”,亦叫“请安折”。

请安原是一种见面问候的礼节,始于辽、金、元时期。清代尤尚此礼,并逐渐衍变成为官方的礼仪。

请安折,是奏折的一种。

在清代,奏折是最具效率的公务文书。地方官员给皇帝上奏,不用通过内阁,可直接进呈到皇帝手中;皇帝根据情况,在奏折上直接用朱笔批示。朱批过的奏折再返回到官员手中,官员根据朱批内容,遵旨办事。

而这种文书,最早起源于康熙年间皇帝亲信的请安小密折。满族官员有经常向皇帝请安的习惯,具析请安时,顺便报告其他事情,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现在所见最早的康熙时期的密折,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李煦的奏折。李煦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出任苏州织造,到任后即有请安折,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密折。

到了康熙中晚期,密奏人员扩大,如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等都可“一体于请安折内,将应奏之事,各罄所见,开列陈奏”。到雍正时期,大约中央和地方有一定等级的官员都可上奏折了。奏折的数量增多了,内容也丰富起来。请安折便独立出来,成为特殊的一种。

清朝制度规定,每逢年节和皇帝、皇后的诞辰或宫中重大喜事,官员照例要上请安折,道吉祥。

由于请安折特殊,因此,在制作及书写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比如一般的奏折用白纸折,而请安的奏折则不同。寻常请安折,开面与底面都要用云龙黄绫裱褙,折身则用黄粉笺纸。

如果遇元旦或万寿(皇帝的生日),请安折及其封套还会选用“鹤顶条魁”图案的黄绫,而折身和内衬则选用红纸,以示高规格。当然,如果遇国丧期间、27天以内,请安折也得用白纸而不能用黄绫。

一般的奏折是每扣(折面)六行字,而请安折则是五行字,字体讲究“匀”、“正”、“光”、“方”、“秀”的馆阁体。

请安折的内容很简单:如“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奴才(满人称“奴才”,如果汉人则称“臣”)英跪请皇上圣躬万安”就行了。

至少,在清代早期,请安折是很受重视的。康熙时期,规定请安折必须官员本人亲笔书写,而皇帝也批得十分认真。

但到了后来,请安折多起来,皇帝便只是在折上批“朕安”两字罢了。有时折子太多,皇帝一时批不过来,也会嘱人代笔御批。

选自《中华遗产》2008.1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