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的顿悟

 
周勃的顿悟
2014-05-12 21:38:10 /故事大全

周勃算不上刘邦的难兄难弟,但刘邦起兵之后,此公就一直以侍从官的身份追随其左右,两人的情分自然不必多言。所以刘邦称帝之后,与他剖符为信,封赐列侯之位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周勃虽属近臣,却不算溜须拍马的主儿,他是打过不少硬仗,收复过不少的土地的,只是一生戎马,却没遇上一场着名的战役,作为“经典”或“范本”流传于世。他之所以还一直为后人念念不忘,是因为他在大汉初立之后干了两桩大事。一是平叛。那年月,天下并没有因楚亡而太平,先是韩王信叛乱,陈?造反,后是卢绾起兵,搅得大汉一片狼烟。周勃作为主将,铁蹄过处,反贼成灰,可谓其功至伟。二是匡扶皇室。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掌控朝政,说是刘家朝廷,实为吕族天下。吕雉死后,其兄更是有恃无恐,周勃身为太尉,却不能踏入军营之门;陈平身为丞相,却无权处置政务。一时间,刘氏政权风雨飘摇。于是周勃重拳出击,与素有嫌隙的陈平果敢联手,拥立孝文皇帝,灭了吕氏家族,再次为大汉香火的延续立下了奇功。

至此,周勃人生开始流光溢彩。文帝任命他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是名副其实了。不过,周勃并不倚功居傲,而是平实依旧。此公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质朴刚强,老实忠厚,不喜欢文辞学问。譬如每每召见儒生和说客之时,他便面东而坐,催促来者直言快语,说完了事。同僚也不责怪,因为都知道他是编织蚕箔箫吹挽歌出身,除却舞剑拉弓,肚里就没有装进点滴墨汁,而少了墨汁的浸染,就又形成了他平素寡言,急时失语的性格。恐怕正是如此,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走到至高点之后又必然会还原到起点。

周勃后来失去丞相宝座,就与寡言有关。孝文帝在一次接受众臣朝见时问周勃:“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又问:“全国一年的开支又是多少?”周勃只得老实谢罪答而不知,且急得汗流浃背。孝文帝很不满意,就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情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陛下若问钱粮收支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孝文帝又问,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你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就回答说,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扶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爵大夫能胜任各自的职责。陈平对答如流,皇帝很是满意;周勃却因不善言辞而羞愧有加,不久便不得不主动地请辞了丞相之职。其实,陈平虽口若悬河,也是满嘴官话套话而已,而周勃“不知为不知”,老实做人的结果却是掉了官印。

再到后来,周勃险些丢了性命,也与关键时刻的“失语”不无关系。周勃免职之后回到封地,但害怕自己被杀,就常披挂铠甲,令家人手持武器会见郡守和郡尉。于是就有人告了御状,说他有反叛之嫌。皇帝闻过,就将此事交给长安的刑狱官处理。刑狱官得令,就把周勃逮捕审讯。周勃恐惧,有道理却不知如何作答。譬如说他在北方领兵时,带有皇帝的玉玺,如要反他不早反了?再譬说如吕雉死后,吕产曾百般拉拢于他,如要反他不早反了?为何直到告老还乡手无兵权之时再反呢?因为“无语”,可怜周勃受尽了狱吏凌辱。不得已之时,他拿出千金送给了狱吏。此狱吏还算良心未泯,收了钱财,告知了他一个申冤的方法: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长子之妻。周勃又将终身赏赐之物送给了薄太后之弟薄昭,如此,薄太后出面说情,孝文帝才把他从黄泉路上一把拽了回来。周勃的人生走了一圈,最终也算获取了一个空空的爵位!

周勃有功,周勃也有过重权,但周勃却“不善言辞”,最终还是失去了所有。其实“善言”是最空洞的一种东西,不要也罢,问题是官场如战场。金戈铁马是战场上的武器,能言善辩则是官场上的利刃。如此周勃不曾在战场上倒下,却在官场上失陷也就不足为怪不足而怜了,或者说,他能得以善终已是大幸了,不过,此公出狱之后说了一句话: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可是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这是一个平时寡言甚至常常失语者的一声叹息,因此就格外值得人玩味了。于是有人就揣摸,周勃还常被后人提及,恐怕就是留下了这句顿悟之语。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周勃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