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是怎么死的? 北宋学者胡瑗简介

 
胡瑗是怎么死的? 北宋学者胡瑗简介
2017-05-23 13:18:30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历史栏目提供经典历史故事,有些故事来自正史,有些来自野史,有些是现代人的八卦。。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胡瑗是怎么死的? 北宋学者胡瑗简介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胡瑗是怎么死的? 北宋学者胡瑗简介吧。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

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曾经出过两位皇后和太后,另有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10余人。不过可惜的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却只能担任下等官吏之职。因此家道中落,甚至因为其父俸禄微薄的原因,有些时候都不能自给自足。

自幼聪颖好学的他,专研学习,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十三岁的时候通晓五经,被人称为“奇才”。虽然人说勤能补拙,但是天资聪颖的他因为贫寒的家庭情况,到底还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所以在二十岁以前,胡瑗的学识也至多能在乡里排头,与当时许多名士是无法相比的。

二十岁之后,胡瑗前往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志向远大而性格坚毅的他,一心沉浸在圣贤经典之中,十年都未曾归家。甚至为了断绝自己的杂念,将全副心神投入到学习之中。每当家书寄来,见得“平安”二字,即投入山涧之中,不再展读。正是他这种忘我刻苦的学习精神,使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为以后从事教育事业做好准备。

三十岁之后,自觉学有所成的胡瑗,从书院回到家乡,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令人同情和不解的是,学识渊博的他,先后七次参加科举,全部落第不中。十年的科举生涯,让胡瑗心力交瘁,最终在四十岁的时候,打消了继续参加科举的念头。

胡瑗放弃科举之后,回到泰州城,办起了一所书院,以自己故乡安定为名,取名“安定书院”。两年之后,胡瑗受邀前往苏州一带讲授儒家经术,并在这儿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

当时范仲淹因为反对废后正好被贬到当地任知事,胡瑗到来之后,范仲淹得以见识其学识。随后重视文教的范仲淹,在南园开办郡学,聘请胡瑗为教席,并将自己的儿子范纯佑送到他膝下,拜他为师。在政府的支持下,郡学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了全城各地学府的楷模。

公元1036年,胡瑗在范仲淹的引荐下,赴开封受宋仁宗召见。当时宋仁宗正四处招揽人才,进行雅乐改进之事。胡瑗因为渊博的学识,受到宋仁宗重用,奉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

在此期间,其合乎古礼的文雅举止深得朝中要人的赞赏,时候被破例提拔为校书郎官。虽然科举之路坎坷,未曾由此进入仕途,但是胡瑗终归还是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官场。

公元1042年,时任保宁节度推官的胡瑗,受湖州太守滕宗谅之邀,到当地的州学任主讲教授。引得四方学子前来听课,创办“湖学”。

公元1044年,也就是庆历四年,范仲淹等人在宋仁宗的授意下,开始推行新政。效仿胡瑗在湖州的办学经验,创办中央太学。

1050年,朝廷再次更定雅乐,胡瑗又奉命主持,历经三年,成功完成任务。两年后,累功任国子监直讲,晋光禄寺丞。

1056年,已经六十四岁的胡瑗晋升太子中舍暨天章阁侍讲,兼在太学协助博士的考教训导与执掌学规。

尽管这个时候,胡瑗已经年老体弱,并且经常生病,但是他仍然苦读勤教,并参议朝政。直到1059年,胡瑗最终因为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随后被宋仁宗恩赏,以太常博士衔到杭州长子胡康任所疗养。

此次疗养,并没有使得胡瑗的身体有所好转。不久之后,他就因为病重去世,朝廷赐谥“文昭”,以表彰其功绩。

以上就是胡瑗是怎么死的? 北宋学者胡瑗简介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看更多历史故事,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