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他晚年叛国其结局如何 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说他晚年叛国其结局如何 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
2017-05-23 11:50:37 /故事大全

浩浩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无穷的智慧。了解为何说他晚年叛国其结局如何 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对我们有所 启发。。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而名声大噪,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赵军长途跋涉而至,在兵力和态势上都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此时的廉颇纵观大局,采取固守的作战方针,命令赵军筑起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力挫秦军势力。但没想到被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临时换赵括为将,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致使赵军损失兵力四十万,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长平之战后,燕国趁机入侵赵国国境,廉颇领命率兵前往迎击。此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的弱点,对燕军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公元前251年,任为相国,封为信平君。彼时廉颇成为了赵国手握军政大权的第二号人物,并于当年成功击退了前来偷袭的燕国军队。

但是,廉颇的辉煌时代并没有持续太长。至赵悼襄王,他对老将廉颇不信任也不服气。免职了廉颇,廉颇内心愤懑,一怒之下进行了回击,不过廉颇自觉自己做得不对,难逃一死,于是迫不得已才逃亡到了魏国,之后赵国也派使者前来问询廉颇,可惜使者回去说廉颇是个不中用的老东西,廉颇也只得在异乡郁郁而亡。

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里。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其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来形容战国时期这四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在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更是直接问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位骁勇到底不是一般的莽夫,在老后也想着带兵打仗为国出力,不得不让世人尊敬,可知这位大将在战国乃至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看完为何说他晚年叛国其结局如何 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意犹未尽?欢迎进入历史故事栏目阅读更多历史故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